把好食品安全关是企业的良心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皇     

  今年第二次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督察中,食品安全风险最高、企业管控应该最严、食品应该最安全的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却都检出了不少问题。
  这些中央厨房,均是济南市民熟知和深爱的大型连锁餐饮店的食材供应中心,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最大的一天要为学生送1500份餐。此次督察发现,15家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都有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是自查记录不全,有的是自查后整改记录不全,有的是自查流于形式没有发现实际问题。别小看这个“自查”,这样的自查是食品企业的良心,一个品牌餐饮单位有没有对食品安全负责,全得看“自查”到不到位。
  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品牌已经深入众多济南市民心中的大型餐饮单位,自查仍不到位,督察人员检查时,15家食品经营单位均有各种食品安全隐患,6成在最基本的卫生条件上出问题,出现了卫生死角。而充分保证食材安全的食品检验方面的工作有8成经营单位没有做好,还有8成单位在清洗消毒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部分知名餐饮单位均有出现。
  《食品安全法》强调市场主体责任并且加大了对问题食品的处罚力度,但重罚之下仍有“勇夫”。知名餐饮单位在体量、营收和服务的群体上都远比小餐饮店大,本来有更好的实力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但在食材把关、操作流程上每每检查都有问题,自身把关不到位,对市民的饮食消费不够负责,实在愧对市民喜爱。
  有的企业害怕曝光,却没有在日常食品安全管理中练好基本功。更有的企业已经对曝光麻木,因为面对大量的抽检信息和督察信息,不少市民已经麻木。麻木的结果很可能会是恶性事件,而一旦出现了那样的结果,一个几十年的食品企业将毁于一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