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见证近代史的“三奇”画作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林纾《秋山悟道图》月底亮相恒昌拍卖
  山东恒昌拍卖将于11月29日亮相山东政协大厦维景大酒店,在上拍的300余幅拍品中,林纾的《秋山悟道图》最为抢眼,成为今秋恒昌的重点拍品之一。
  林纾(1852~1924),翻译家、近代文学家、画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还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林纾擅诗古文辞,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而且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还与人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确立了他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同时,林纾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本次上拍的《秋山悟道图》即为他在京时所作。纵观整幅作品,运墨清健洒脱,以笔墨之相互渗化融和,表现山川苍茫、朦胧、浑厚之态。构图颇有气势,豪放郁勃、宏博奇异境界之中寓有静穆的气氛。树干树枝和苔点的画法比较单纯,以墨线的曲直长短和枯湿浓淡来显示变化,点叶的用墨更为讲究,浓淡相间,富有笔墨趣味,堪称林纾的一件山水佳作。此外,这幅作品的款识和绫裱上的题跋,还蕴藏着更为神奇的历史故事。
  光绪二十一年,44岁的林纾赴京参加会试,因《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在京组织著名的“公车上书”以示抗议,林纾与陈衍、高凤岐等亦上书清廷,从此开始与维新派的交往。其实早在福建时,林纾就仿白居易讽喻诗,用白话作成诗歌《闽中新乐府》。在这些诗歌中,林纾愤念国仇,忧闵败俗,倡导新政。此次在京,得与其仰慕之人交往,惺惺之意溢于言表,遂为莫逆。光绪二十四年,林纾再次参加会试抵京,在李宣龚寓所会见著名的倡导变法人士林旭,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也颇多来往,谭嗣同知道林纾善画,于是便有了“壮飞贤弟惠我佳墨”的一段交情。林纾也取出旧藏宫廷故纸作画,拟以回赠,然而戊戌政变突至,画作未及完成,谭嗣同已慨然赴死。林纾便将此副画作珍重收起,不复示人,直至1914年,也就是画作上所记载的时间,林氏将此作补成赠予梁启超,后被多位重要人物辗转收藏,直到今日现身拍场。
  百年之后,物是人非,但这幅画作却见证了林纾、谭嗣同、梁启超之间的交往及情谊。此外,画作题跋中还道出了画作的三奇——此帧纸底有龙纹,外方不易得,一奇也;有关清室史故,二奇也;以名手笔所赠又皆名士,三奇也……这的确是一件具备深厚历史渊源、深刻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的重量级画作。        (贾佳)
 山东秋拍预告: 
  山东春秋拍卖
预展时间:11月25日、26日
拍卖时间:11月27日
展拍地点:山东大众传媒大厦
山东恒昌拍卖
预展时间:11月28日
拍卖时间:11月29日
展拍地点:山东政协大厦维景大酒店
荣宝斋(济南)拍卖
预展时间:12月23日、24日
拍卖时间:12月25日
展拍地点:济南万达凯悦酒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