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传奇”——大刀关胜热闹的身后事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耿仝
  在济南悠长的历史中,既有过儒雅的文人,也出现过骁勇的武将。金朝侵宋时,济南地面上出了个叫关胜的英雄人物,而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也有一位名叫关胜的人物。小说中的关胜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一个忠肝义胆的骁将,是如何被演绎成为反贼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胜那热闹的身后事。
  南宋建炎二年(1128)正月,刘豫被任命为济南知府。同年冬天,金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关胜屡次出城拒战。金人以利劝诱济南知府刘豫叛降,刘豫伺机杀掉关胜,献城投降。两年后,刘豫登基,成为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的皇帝。英雄与狗熊总是相对应的,狗熊成就了英雄的英烈。对于关胜,《宋史·刘豫传》中只有寥寥数语:“(刘豫)杀其将关胜。”《金史·刘豫传》中则只有一句话:“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宋史》《金史》中的记载都很简单,简单到我们不知道关胜的籍贯,不知道关胜的身世,更不知道关胜英勇就义的细节。也恰恰因为史料记载简单,反而给了后人充分发挥的机会。
  明人王春象在《齐音》中曾对关胜的死加以演绎:关胜“善用大刀,屡陷虏阵”,后被刘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进一步具体化了关胜高大的英雄形象。王春象为何要说关胜善用大刀呢?宋代的大刀并非青龙偃月刀那样带杆的长刀,而是大砍刀,有别于隋唐以来直身长刀、陌刀,是两宋新出现的冷兵器,两宋武人多以此为号。据史传记载,两宋时期以“大刀”为绰号的便有大刀魏胜、徐大刀、苏大刀、王大刀等等。所以不管关胜用不用刀,都给他安插了一个大刀的名号。
  关胜的正面形象,在清代史学家梁玉绳的口中被歪曲了。梁在读《宋史》时,将“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句漏读了一个“杀”字,进而下结论:“豫将关胜,与俱降金”,“烈士”关胜稀里糊涂成了叛徒。梁玉绳的儿子梁学昌不相信关胜降敌,查阅《金史》《齐音》等书,证实了关胜并未降敌,却得出了另一个错误的结论:《宋史》有误。
  看完历史中的热闹,咱们再来谈谈关胜的文学形象。关胜最早的文学形象出现在宋末元初的话本小说《大宋宣和遗事》里,这本书是水浒故事的雏形,在这本书里,关胜只是一名并不出色的随从。这之后,高密人龚圣与所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中,关胜成为了四当家,地位迅速攀升。元杂剧《争报恩三虎下山》里,关胜是梁山排名第十一位的头领。而到了《水浒传》中,关胜则位居梁山泊第五把交椅、马军五虎将第一、关公的嫡派子孙,“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关胜在文学作品中非常忙,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俞万春的《荡寇志》、程善之的《残水浒》、巴孤的《贼三国》等文学作品中,关胜都以不同形象出现过。金圣叹曾评价关胜这个角色:关胜是上上人物,写来全是云长变相,可谓儒雅之甚、豁达之甚、忠诚之甚、英灵之甚……英雄儒雅,俨似其祖。在戏剧中,以关胜为主角的剧目也非常多,传统京剧曲目主要有《战磁州》《收关胜》《芦林坡》《关胜探营》《红桃山》等等。
  关胜不止存在于史书中,他在济南仍有旧迹可循。据光绪年的《山东通志》记载:“关胜墓在县南渴马崖。”关胜墓在济南南郊的渴马崖,而渴马崖下的水潭,据说正是趵突泉的水源所在。关胜墓附近还有一眼马跑泉,据说是关胜与兀术大战至渴马崖,求水不得,马踏地后涌泉而出,因此得名。无独有偶,趵突泉公园内也有一处马跑泉,据传是金兵攻打济南城时,刘豫命关胜出城迎战,关胜率兵出城门后,刘豫随即命人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向关胜放箭,战马见主人战死,怒啸刨地,泉水涌出,就是后来的马跑泉。两处马跑泉,故事虽然有所冲突,但都表达了济南人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渴马崖的马跑泉因关胜墓附会而来,趵突泉附近的马跑泉则因位于关胜庙附近而得名。关胜庙,也被称为关王庙,兴建于何时并没有准确记载,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存在了。关胜庙在原来的马跑泉街三岔路口拐弯处,正对着大板桥街,狭长的院子北头有两间小房,供奉着关胜牌位。明末庙基塌毁,人们重修时把“关胜”误作“关圣”,关胜庙于是变成了关帝庙。清人朱照路过关胜庙时,就曾写过《关公祠诗并序》,以示纠正。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清理出早已塌毁的关胜庙,人们当时也以为是关帝庙,幸得及时看到碑刻并查阅志书,才避免了重蹈覆辙。
  关胜生得简单、死得迅速,身后事却热闹非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并不适用于他。这热闹的身后事,表达的正是人们对忠义的褒奖与赞扬,是千年来的主旋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