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陶玉山
  周末如果没有要紧的事情处理,我一般都是去位于济南经三纬五路、有“景多不杂,人众不扰”之称的中山公园。这个习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养成了。
  记得那时候中山公园的名字是人民公园。198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恢复了中山公园的原名。因为中山公园紧挨着市图书馆,而我作为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学习的常客,常常是走出图书馆就不假思索地步入公园。那时的中山公园面积很小,好像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后来公园不断统一规划扩建,并且按照四季有花,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营造公园独有的特色氛围。植花种树,建亭凿池,假山、曲径等,体现出一种“虽系人造之景,实具自然之势”的特点,小中见大,植物造景的园林艺术特点突出,巧夺天工。不失为看书学习之后小憩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一道具有江南园林布局特色的走廊将公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分是年代已久、闻名遐迩的济南旧书市场,西侧是园林特点显著的休闲娱乐之地。时间如白驹过隙,每次走进中山公园,都有一种亲切感悄然涌在心间。相比三十多年前,公园的变化太大了,变化之大即使是我这个常客都觉得新鲜,每次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好奇感。最突出的印象,现在的中山公园更像一处融江南北国园林特点于一身的园林公园,似乎处处都有绿地,参天大树。方亭、圆亭、六角亭点缀园中,石径小路曲曲折折,绿地被过膝高的冬青团团簇绕,组成了或椭圆或葫芦状或三角形等形状不一的图案,钻天白杨遮出的浓荫与那一棵棵柏树搭成的凉棚交相辉映,使得公园显得格外宁静安逸,极具“松柏青翠而满园,花卉争艳以溢香”的韵味。西部名曰“云洞岭”的假山上建有“登啸亭”,岭北有题为“峰回路转”的石刻,颇有洞天福地的氛围。沿着鹅卵石精巧铺就的路径拾级而上,观赏疏密有致的周边景色,给人一种满目生辉,心旷神怡的感觉。绿地旁,大树下,错落有致地排放着石桌、石凳,许多休闲的人在此或打麻将或打扑克、下棋。更有那锻炼身体的人在空旷处或跳舞、打太极拳,或全神贯注地来回健步走。几对恋人坐在绿地旁的石凳上亲密无间地窃窃私语,而那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树下不知玩着什么游戏,那样子是那么认真投入,让人不忍心去打扰。不时有几只斑鸠、喜鹊之类的鸟优雅地在空地上闲庭漫步,似乎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是先逛逛公园东部的旧书市场,有时就是随便转转,看到有自己喜欢的书就购买。随后来到隔壁的公园内,找个石凳坐下,或者翻阅刚刚购买的书,或者静静地看着那下棋的人们,看着在不远处的空地上优哉游哉漫步的鸟儿,心情格外清爽。难以想象在这纷嚣的闹市中竟藏有这么一处静谧惬意的场所。在这里,无论是打麻将下棋的,还是锻炼身体,玩耍的人们,都不大声喧哗,静静的,悄悄的,生怕闹出点动静惊扰了这份都市中少有的安静。看到这安逸的一切,心里是那么平静,那么温和,可以拂去疲惫乏倦,拂去生活带来的尘埃,如同让自己的全身尽情地沐浴。觉得不好好地观赏、享受一下,非常对不住这处闹市中难得的宁静怡然的场所,对不住在这儿尽情休闲娱乐的人们。在好好观赏、享受的过程中,自己的身心是那么轻松惬意充实。
  济南有这么一个好去处,真是上天的恩赐啊。每个周末来到这样一个环境优美幽静怡人的好去处,可以无拘无束地放松自己,好好地歇息一下修身养性,以便精力充沛地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中山公园,闹市中的一处清幽,风景这边独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