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山东省非遗传承人泥塑培训班顺利结业
新手捏出鲜活的泥塑作品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员塑造出的李白等作品。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11月14日讯(记者 汪泷 田成成 通讯员 樊云松) 14日,经过近一个月的指导培训,首期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泥塑培训班顺利结业。来自济宁的33位非遗传承人得到高校教师、艺术家的指导。有了这次培训,这些传承人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 
  14日,在位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内的教室里,十余位非遗传承人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有佛像、玫瑰、农夫、磨盘等,甚至有的还尝试着捏出了“诗仙”李白。别看成果斐然,其实他们当中多数都不是泥塑非遗传承人。
  “以前虽然和不少泥塑传承人打过交道,但真正动手学习捏泥塑还是头一次。”圣绣传承人刘娟说,在20天的培训期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李友生教授、临沂市美协副主席左耀国等多位省内著名雕塑家为济宁的非遗传承人们传道授业。经过他们的指导,这些传承人们动手捏出的泥塑作品十分活灵活现。 
  本次培训班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主办,济宁市文广新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同承办,培训班共计20天、100多个课时,学员从济宁市各县、市(区)择优录取。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课程、鉴赏课程、技艺传承交流课程和技艺与衍生品开发课程等。 
  培训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培训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增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