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下乡样本
茶社+鸡,看“互联网+”的72变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几天,凤岐茶社的负责人格外忙碌。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前一周,他们便陆续赶到乌镇,共话互联网发展。届时,各地凤岐茶社都将对大会进行直播。近年来,凤岐茶社在视联网技术方面广泛应用发展,能让仙草按平米卖,让生态鸡按亩卖。
  本报记者 范佳       
   
各地茶社同时直播大会
  这不是凤岐茶社第一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了,去年这家来自山东的互联网企业,就把“互联网+众创空间”的模式复制到了浙江。而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中,在桐乡市政府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济南果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凤岐茶社运营主体之一,将和腾讯众创空间、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一起,进行新技术、新动态的发布。果壳视界总经理、山东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傅骞将进行演讲。
  凤岐茶社不是普通的茶馆,而是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它的发展要追溯到2014年6月8日。彼时,济南果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电子学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共同建设的首个创业基地,在山东大学揭牌建设。
  去年12月,凤岐茶社入驻乌镇,成为我省在乌镇唯一落地的众创空间、如今茶社在山东、北京、贵州、浙江等共有14个基地,其中山东有8个基地,分别在青岛、潍坊、济南。
  凤岐茶社有哪些“山东特色”?山东电子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茶社是国内首个基于O2O模式构建的创业服务机构,之前不少创业机构由于地域的限制,创业者与投资人彼此间交流不便。公司便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茶社织构了一张巨大的人脉圈、项目圈、金融圈和资源圈。
  该负责人说,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全国各地的凤岐茶社进行直播,各地的创客都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业界分享。而今年这个传统还会保留。
视联网让养鸡全程可视
  搭上了“互联网+”,鸡不仅可以按斤卖、按只卖,还可以按亩卖。入驻凤岐茶社的90后朱飞就实现了这个疯狂的想法。
  朱飞就读于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养殖专业,他父亲从事畜牧养殖行业已经有20多年,企业在当地名声不小。有了好产品,如何让消费者认可?
  朱飞在自家的养鸡场里建设了小型的“互联网+生态鸡”实验基地,饲养出了优质的生态鸡。接下来,朱飞通过使用凤岐茶社部署的互联网+农业感知管理系统,总结了企业运营、管理、销售经验,并确认未来生态鸡的两种销售模式:一种是线上、线下销售,全过程、全链条追溯;另一种是模仿CSA(社区支持农业)订单农业,实现鸡按“亩”卖。
  用户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全过程、全链条的溯源系统,可以实时了解鸡的饲料、种蛋孵化、育雏、林下散养、屠宰、运输等所有数据以及实时视频情况。
  而针对企业客户,鸡可以按亩卖。客户认养一块地,一年内出栏的鸡和所下的蛋都归认养地的客户所有。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端随时察看自己认养的生态鸡的饲养状况、生长情况、环境数据等,还可以进入用户中心与管理员或其他客户交流。
云农场帮农民摘贫困帽
  凤岐茶社的“互联网+”扶贫帮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贵阳市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在新区政府与凤岐茶社顶层设计的推动下,济南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8月落户该村,开始了与茶社共同“精准扶贫”的道路。
  在茶社技术支持下,绿澳农业很快完成了现代农业向大数据农业的转型升级,并率先摸索出一条“双云驱动,两上两下双提高双体验”扶贫模式,即通过云上农场大数据平台分析研判市场供给需求,线下基地通过订单方式回购农民种植的蔬菜,改变传统农业的产销模式,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的难题,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目的。
  想学习先进技术,农民借助云上农校就能与专家“亲密接触”。专家可以采用远程实时视频给予农民及时指导,解决“怎么种”“种得好”的难题。
  通过构建“创服机构+基地+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深度垂直的产业生态来引导农民在生态内创新创业,推动精准扶贫,打造订单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的云上农场。
  扶贫项目开展至今,辐射带动了2万亩精品果蔬基地,为园区产值及农民增收做出了大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