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崂山区一家网上远程医疗接诊点在现场接诊。(资料片)
从实体店购物到网上扫货,从出门招手叫车到APP预约租车,从被动接受产品到主动个性定制,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山东立足于本地特色,发展十大“互联网+”行动,从制造业到民生领域,全方位地进行互联网全覆盖。
本报记者 陈玮 廖雯颖
从工业到民生
山东“互联网+”全覆盖
日前,山东出台《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在调研学习基础上,按照突出山东优势和特色,结合行动计划执行期限,重点考虑了在近三年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融合创新,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社会产生强大推动力的行业和领域,提出了制造、农业、能源、金融、民生、物流、商务、交通、环保、政务等十个重点行动。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能源”等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有力促进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政务也被列入重点行动中,说明政府注重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部门间的信息互通。
此外,“互联网+民生”也在重点行动之中,重点推广医疗卫生在线服务新模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构建智慧教育新模式,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比如在社区就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到了4A景区就可以享受免费wifi,电子导游等。可以说,从工业到民生,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山东的各个方面。
社区智慧便利店
已在济南等地设点
当你需要做午饭,家里没饭没肉没调料,去附近超市买菜回来路上折腾起码1个小时。如今,你可以点点手机,登录社区的超市APP,点击想要购买的东西,不到十分钟,超市服务员就送上了门。这是山东打造智慧社区便利店的缩影。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支持企业搭建互联网共享平台,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线上线下整合,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社区智慧便利店达到1.5万家。“目前,已经在济南、潍坊、济宁等地进行试点,十三五将实现全覆盖。”
同时,除了在家点点手机坐等便利店送货上门,生活在智慧社区,寄快递也不用提前跟快递员预约时间。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山东推进智慧快件箱“四进”工程,即城市共同配送末端网点进社区、进楼宇、进校园、进机关,采用智能投递或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等服务模式建设快递投送服务网点。通过“2016年示范创建、2017年全面铺开、2018年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17个设区市新建1万个智能快件箱,智能送达快件占比提高到10%以上。
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数据显示,山东淘宝村数量108个,在全国排前列。跨境电商在青岛等地区落地,上半年,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70亿元。今年,11个重点产业园跨境电商贸易规模预计可达150亿元,其中11家重点示范企业全年预计完成跨境电商贸易额100亿元。我省不少传统企业也在发展电商,打造线上线下的服务。
制造业大省
亟需新思维新战略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互联网大省。2015年,山东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有4万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万亿元。但是山东制造业长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过度依赖资源与劳动力等问题,发展遭遇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多重挑战。制造业大省亟需新思维和新战略的引领。
今年6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针对“互联网+制造”制订了行动目标。目标要求,到2018年要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60个,数字化装备制造中心100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100家,智能示范车间100个,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具体行动包括:推广开放式研发设计,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海尔集团进行的“互联网+制造”探索就是互联工厂,主要目的不在于自动化的改造,而是通过互联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从科层管控型组织转型为开放的平台型企业,顾客变成用户,员工也从原先的被雇用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创业者和合伙人。
在个性化定制上,青岛红领集团和海尔同样走在全省前列。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解释,红领的逻辑是研发设计总包,渠道用电子商务,用工业化的手段、效率和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