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价下调,煤价上涨,环保节能“门槛”不断提高
供暖成本倍增,热企经营遇“寒冬”
2016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供暖设施。  本报见习记者 刘川三 摄
     随着冬季供暖正式开始,部分居民家中已逐渐热起来。然而在市民享受到温暖的时候,却很少关心供热企业的“冷暖”。近日,记者走访淄博中心城区供热企业了解到,由于受今年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环保节能“门槛”提高等因素影响,供热成本持续攀升,不少供热企业直呼“受不了”。
  本报记者 巩悦悦

煤价近年来飙涨热企
重回严重亏损时代

  前段时间,淄博市公布了2016-2017年度供暖费收费标准及时间,虽然煤炭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沉寂之后,今年煤价出现强劲上涨势头,但淄博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仍延续去年12月份下调后的价格,供热企业的生存发展局面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   
  “今冬供暖开始后,广大居民可以放心过冬了,但是我们还需在‘寒冬’中继续跋涉。”一供热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成本价格严重倒挂,是供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让我们日子越过越难的主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在供热成本中,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是供热成本价格严重倒挂的主要“推手”。
  记者从煤炭市场获悉,2014年,5700大卡动力煤每吨456元,供热企业平均供热成本为30.09元/平方米;从2016年年初开始,煤价就一直不停的上涨,目前5700大卡动力煤每吨741元,涨幅为62.5%,供热企业平均供热成本为33.26元/平方米,较2014年,供热成本每平方米增加了3.17元。一煤炭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几个月,煤价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一次涨幅就在90-130元/吨,每月多次上涨调价,晚一天发运每列煤炭就要增加几十万元的成本。”
  “除此之外,为加强环境治理,对供热企业燃煤排放要求也持续加码,“门槛”不断提高,企业只能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这直接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经营收入大幅下滑。”淄博一家供热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截止到10月底,淄博市热电企业采购的标煤(7000大卡)价格已经上涨到950元,平均每大卡为0.135元,已经回复至煤炭“黄金十年”的历史高位,并且仍有持续上涨趋势,导致供热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使企业生产经营进入新的“寒冬”。
投入大、困难多
顶住压力保“暖冬” 

  今年冬天,面对煤炭价格飙升、供热成本严重倒挂给供暖工作带来的困难局面,淄博多家供热公司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克服煤炭价格高涨等种种困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其中,担负着中心城区供暖重任的一家供热企业今年投资近3亿元建设总长度为16公里、供热能力为1400万平方米的高温水管网及供暖配套工程,加快实施主城区供暖热源替代,提升供暖保障能力,确保今年冬季的供暖安全平稳。
  这家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煤价大幅上涨给他们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无论如何也要坚决履行好社会责任,全力以赴保证供暖安全稳定。
盼市民理解支持   如何“生存”亟需破题
  “热”始终是贯穿市民冬季生活的主要话题之一。8日,淄博市不少供暖企业已经开始启动供热调试运行,不少居民已经感受到了暖意。但是,当市民在家中感受温暖时,供暖企业却仍在“寒冷”中艰难跋涉。
  “我们希望用户对我们多一些理解。”一家供暖公司的负责人坦言。他们公司每年都要对老小区的旧管网进行逐步更换、为新小区建管网,也就是说每年在供热期间收缴上来的供热费用不仅用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还要拿出大部分的资金用于供热管网的建设和设备维护,公司其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为了不给政府和用户增添压力,他们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从没向政府和社会提出过额外要求。“我们基本上一直在亏损。”另一家供暖公司感慨道,他们供热区域内的供热管网有些是比较老旧的,供暖期经常会出现不少跑冒滴漏、主干管线损坏等问题影响到供热,这时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此外,他们会经常检查更换老小区的旧管网,为新小区建管网,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非常大。对此,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 
  对于热企而言,成本自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作为市民,也应该对供热企业多一些理解与支持。但是,如何提高供热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不仅是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