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审判是“野蛮人”承受不起的
2016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俊生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日前针对近期A股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举牌收购活动,发表了一番措词凌厉的谈话,直斥一些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在市场上“集土豪、妖精与害人精于一身”,“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已经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强盗”,是在“开启牢狱的大门”。
  谈话一经传播,犹如向A股市场扔进了一颗炸弹,一些近期被举牌的公司股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随之,中国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也将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在“宝万之争”不断发酵的一年多时间里,围绕着宝能系旗下的两个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和前海人寿的资金来源问题,议论颇多。由于这两家公司都有保险业务,它们推出的万能险虽然得到了保监会的批准,但将这种来源于投保人的资金用于在资本市场上大手笔购买股票,难免让万科愤愤不平。近期,前海人寿又开始大额购进格力电器的股票,虽然尚未达到举牌线,但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而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则认为前海人寿此举是对国家战略的破坏。
  这是A股市场出现的一种新情况。举牌收购其实并不少见,但以往都是集中于资金方面的较量,无论是收购方还是反收购方,最后都是凭谁资金多来决定胜负。但现在的情况却是,被举牌方并未按照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则,即通过反收购行动来战胜对手——先给对手涂抹上不道德的油彩,然后再把自己打造成正义的一方,博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其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企业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管是收购的还是被收购的,而衡定资本市场利益纷争的,只有法律而不能是其他。一些被收购企业对“野蛮人”入侵挥起了道德大棒,当然是基于其自我利益的驱使,但只要市场监管部门严守法律底线,就能使举牌收购发挥出好的效应,不会失控。
  “野蛮人”的出现,确实会损害到一部分市场主体的利益,但只要没有损害市场的整体利益,甚至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品质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就应该是允许的。只要它们的资金来路符合市场法规,就不应该被放到道德的审判架上。如果认为保险企业将万能险资金用于收购股票有问题,那也只能有待于监管部门完善法规。如果市场监管部门以有失公允的立场偏袒被收购企业,那会造成市场的不公平。被收购企业依靠权力的作用抵制住了“野蛮人”,市场法制却受到了破坏,这对正在发展中的A股市场来说,是一种倒退。
  在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已经蔚为壮观的情况下,出现上述情况是市场长期以来定位模糊的一个结果。A股市场在发展中,被确定为帮助企业融资的一个工具,这方面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实现资本优化组合的功能,却长期以来被忽视。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举牌收购来实现资本优化组合就必然会出现,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它对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品质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股权争夺确实会对一些上市公司形成威胁,但一个公司既然上市,就必须承担这种风险,要避免这种威胁,只有励精图治,将公司经营好,使“野蛮人”难以下手。上市公司不能既享受上市融资的好处,又拒绝资本优化组合的倒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上市公司,乃至市场舆论,对此都还未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围绕着举牌收购所产生的利益纷争还不能适应,特别是监管部门,习惯于用权力来干预市场,这种风气如果得不到扭转,中国资本市场就永远只能在上市公司融资圈钱、投资者短线炒作的圈子里打转,难以胜任转型后的中国经济做大做强的要求。(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