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乐行善都贵在及时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叶倾城
  有一种病,我称之为死线综合征。一方面是什么事都得压到最后时分完成;另一方面则是一到最后时分就焦虑、恐慌。
  比如现在吧,朋友圈一片唉声叹气:呀,我还什么也没干呢,怎么都十二月了?
  朋友甲,在元旦的朋友圈立下宏图大志,一周要刷一本书。现在屈指一数,读了十本都不到。最后这几天,能刷完四十几本吗?得废寝忘食,还得暂时辞职。
  朋友乙,早就立志要减肥,体重减到100斤以下,赌咒发誓,绝不把这2016年重新捡起来的2015年未完的心愿带到2017年。其实这是2014年的任务,一直拖延症拖到了现在。
  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发各种年度小结。去年我的一个朋友是这样截的图:读了一千万字,写了一百万字,有一百篇专栏,有一部集子待售。这数字吓倒了我:什么?难道一篇专栏有一万字?后来才发现,她是用算字功能,连日记、情书、未完篇、各种烂尾的大坑……全算上了。
  每一年到最后一个月的心情,大概像考试时候的最后十分钟,随着监考老师的提醒,心下顿时大乱:还没来得及检查呢;刚刚有道大题其实没把握,半猜半蒙的;学号学号,名字名字,再检查一遍……一折腾,七八分钟就没了。到最后一分钟:好像这题我填错了,再看一眼。交卷铃响的时候,心里光想着那一题可能的错误,恨不能引为终生憾事,一辈子记得那一分。
  只是,多那一分,你也上不了清华。
  这种死线综合征,本质上来自于人对自己缺乏清醒认识:总以为自己能成大业,没事就立个大志,半夜想到什么美好前景,激动得不能入睡,结果第二天早上根本起不来床,昨天晚上的计划全部泡汤。
  尤其是,人有一些心愿,是“理智上”想实现,但“心里”根本不想完成的,比如说: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我们觉得这是人生的义务,要大声说“我就是不想上进”这样的话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但本质上,我们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更好玩的事情上:吃吃喝喝,逛逛街,看看美剧……那到底什么时候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呢?年头,我们乐观地想:还有一整年时间呢。到了年尾……没关系,明年还有一整年。
  其实吧,减不下来的肥,就让它胖去吧;看不进去的书,扔在地铁上,说不定有爱看的人捡去;别秀跑了多少马拉松、写了多少字,没用,你到底什么体形、什么水平,周围的人民群众心里有数。
  在这2016年最后的日子里,别忙着填旧账,该干吗干吗,买新衣,见旧爱,如果落雪天气,有人叫卖新出锅的糖炒栗子,就买一把来吃。
  行乐、行善,都贵在及时。其实……做事也是。与其许下明天、明年的愿,不如现在气定神闲,做当下该做的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