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知青下乡
2017年03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哲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召唤下,当时的各地政府积极组织大量“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定居和劳动,这就是新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们曾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人都会在灵魂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那个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由于党中央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长清县委是由一名副书记亲自挂帅,即刻成立“长清知青办公室”,任命魏岳为主任,辖区内各公社都配备了知青领导干部。当时我在张夏公社工作,张夏大队、石店大队有知青任务。张夏大队主要对接单位有铁路系统和炒米店石料厂等,接受50余名知青;石店大队接受济南木器四厂等单位50余名知青。我被任命为“公社知青办公室主任”,知青下放的相关单位各派一名带队干部,各大队由一名副支部书记分管,主要做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此外,为了锻炼和培养青年干部,上级政府还要委派一名素质较高的青年党员干部一块深入到地方知青点工作。知青来到地方后,由各大队安排到各生产队参加劳动,接受“最接地气”的教育。知青以后参军、工作,都要由生产队党支部考评,贫下中农如果没有意见,再由公社报县知青办审批。八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被叫停,各地的“知青办公室”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与济南知青交往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年轻人朴实无华的性格、纯粹坚定的信仰。我不敢说所有的知青都会对自己所参与的“上山下乡”运动无怨无悔,但当时那些知青来到地方后都积极参加大队和生产队的劳动,经常与公社社员同吃同住,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百姓淳朴善良的本性也时时刻刻给知青以灵魂上的洗礼,从生活作风到精神面貌都有了全新的改观。党的干部与老百姓爱护知青,知青由衷地爱戴和尊重领导与父老乡亲。每到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知青个个精神抖擞,劳动中生龙活虎一般争先恐后,没有哪一个偷奸抹滑。
  那个时代,我经常亲自带着知青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有时候,我到张夏大队知青点给大队党支部书记安排一下夏秋两季的劳动任务,所有领导都会率先带领着知青到“大寨田”(因为当时党中央提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因此公社把耕田直接命名为“大寨田”)。领导干部、公社社员、知青一块参加劳动,大家意气昂扬干劲冲天,无论三夏劳动还是秋耕秋种,都攒足精神力争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晚上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是常有的事情,知青没有一个说苦说累的。
  和我一起经历那段难忘时光的知青想来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我也已经年逾八旬。当知青返城时,石店大队知青点济南木器四厂下乡的知青和我们这些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干部照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这张老照片我一直珍藏在家里的相框中,虽经辗转周折多次搬家,我始终将其带在身边。因为每当看到这张老照片,我都会想起那一个个可爱的知青的面庞,以及我们之间发生的那一幕幕终生难忘的故事,想起那个特殊年代里的峥嵘岁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