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百姓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卫计委回答本报记者:
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2017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贺胜在回答记者提问。 据新华社
  本报记者陈玮正在提问。
     1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和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就“‘十三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记者会一共回答了8个问题,12时30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获得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
  本报特派记者 陈玮 周国芳

今年家庭医生签约
扩至85%以上城市

  在记者会进行两个多小时后,12时30分,齐鲁晚报特派记者陈玮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记者提问,“家庭医生”这个词在2016年特别热,大家都特别关注,但是又觉得离我们比较远。什么时候老百姓都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能够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王贺胜回答说,要实现分级诊疗,一个关键抓手就是家庭医生和医联体。如果家庭医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基层医疗水平提升不上来,分级诊疗也就不容易实现。所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部门按照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王贺胜介绍,现在已经有2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开展了这项工作,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经达到了22.2%,重点人群覆盖面达到了38.8%。应该说,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2016年的任务指标。王贺胜认为,从实施情况来看,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在不断提高。
  不仅从宏观层面强调家庭医生的重要性,王贺胜还一口气列举了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浙江省杭州市、上海市的四个鲜活案例,来解答发展家庭医生的有益探索和多元路径。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王贺胜表示,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扩大到85%以上的城市,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各地将优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入手,做细、做实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达到签约一个、服务好一个。此外,还要建立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让家庭医生多管少管不一样,管好和管不好不一样,调动服务的积极性,发挥好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力争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王贺胜表示。
“健康中国”路线图
今年要细化为施工图

  记者会上,李斌透露,今年“健康中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围绕“1、5、3”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工作。“1”是牢牢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条主线。“5”是深化改革。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五项制度就是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3”是搞好三项改善民生行动。
  众所周知,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也不均衡,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李斌认为,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我们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
  李斌介绍,在基层的探索实践中,有多种形式,比如城市的医联体,有的是紧密型,有的相对松散。主要是由三级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吸纳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加,形成一个医联体。这样,从内在的机制上,就使得我们这些优质资源能够及时下基层,向基层延伸。
  在县域的范围内,现在比较好的一种形式叫做“医共体”。把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医共体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把县、乡、村连起来。
9000万目标人群里
能够生小孩的只有28%

  “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家家关心、人人关心,政策落实一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总体处在什么样的水平?王培安介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叫做成效初显,一句话叫做符合预判。王培安介绍,截至去年12月底,政策刚好实施一年,全国住院分娩的婴儿活产数是1846万。实际生育的小孩数量大于这个数字,因为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这个数字是2000年以来我国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数增加了140万。去年的总和生育率达到1.7%,而新世纪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5-1.6之间徘徊。“这几个数据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相当乐观的。”王培安认为,“完全符合预判”。
  根据国家卫计委研究结果,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9000万,但因多种原因的影响,王培安认为,目标人群里能够生小孩的只有28%。在“十三五”时期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下,每年出生人口的规模在1700万-1900万之间波动。
今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再为群众省600亿-700亿元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完善大病医保等有关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是记者会上的焦点问题。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王贺胜透露,据今年不完全统计,预计将再次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亿-700亿元。
  如何真正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王贺胜认为,重点是要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腾空间,就是要开展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要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还要开展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把检查检验的价格降下去,把服务价格提上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政策要同步跟进、无缝对接,确保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李斌说,今年要在全国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农村持卡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加大大病保险工作力度,凡是患大病的,都可以享受大病保险的报销。同时,降低起付线。取消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普通门诊的起付线,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的时候,只要交自己应该负担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