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互补
2017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设的车桩。 本报记者 张泰来 摄 (资料图)
     随着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武汉、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建成公共自行车项目,全国目前已有400多个城市和区域建设了公共自行车项目。以mobike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国内突然火爆,事实上,共享单车已经在很多城区和公共自行车正面PK。
  摩拜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认为,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是互补关系(共享单车采用的是无桩借还车模式,人们通过智能手机APP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是一种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
  面对互联网共享单车的来势汹汹,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总经理陶雪军也感觉到“狼来了”。但他认为,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两者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杭州公共自行车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基本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是一种商业模式。
  永安公共自行车董事长孙继胜认为,公共自行车一旦服务广大市民,服务就不会受到共享单车的影响。除非某个当地政府一时头脑发热、懒政,而取消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因为公共自行车服务是免费绿色出行的惠民工程,年龄覆盖面广,而共享单车的消费者大多为22-45岁的白领。他们对每次骑行一元同时交299元保证金是没有感觉的。
  根据永安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经验,孙继胜认为,共享单车主要障碍是无序管理、无人维保,最后旧车无人回收(回收成本高),影响城市的形象和环境。
  不同的共享单车公司之间竞争也很激烈,未来是否会一家独大?孙继胜说,共享单车是需要持续投入,因为车辆淘汰时间短,使用6-12个月,车辆破旧了,市民品尝无味了,一旦新的款式共享单车的公司进来,市民立马转向新的APP下载,扔掉旧的APP,这就要看谁的服务能力强了。这与共享汽车APP使用场景完全不一样,所以难以一家独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