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沟之上两座桥
2017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中平
  南沟,也叫南桥沟。它在历城区章灵丘村的南部,紧靠村边,横贯东西。往东直通唐冶、官庄,往西越过龙须河可去安家庄、王舍人庄。平时是交通要道,雨天则是排水大沟。其上建有两座石桥,相距约有百米。东边一座叫黄家桥,西边一座叫张家桥。
  黄家桥由村内黄氏家族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该桥全长二十米左右,宽约四米,为单孔石拱形桥洞。宽阔的桥面全部用方形料石铺就,平坦而坚固。桥栏一律由长两米左右的大块料石排列砌成,而两石之间又有匠人雕凿的“卯榫”镶嵌连接,非常牢固。
  黄家桥整体建筑风格硬朗粗犷、威严大气——这与当时家族的位高权重不无关系:有清一代,黄氏家族人才辈出。其中黄成绪、黄振绪两人同于雍正元年(1723年)考中武进士,并受朝廷重托,共同镇守福建延平,进而协助稳定台湾政局。家族之黄曾、黄文鹏、黄缙等多人皆为皇家文官或武将。如黄文鹏为乾隆五十四年举人。他擅长书法,精于诗词,尤其工于铁笔镌刻。“其所镌虫篆,皆苍秀而腴”(《历城县志》第二册)。曾有《阴骘文印谱》一册,深为学界同仁所称道。黄家桥南通村外,北连黄家胡同。胡同西邻即为黄家家庙。庙墙上嵌有家族谱系碑。其上记载着黄氏祖先从河北枣强辗转章丘、济南东关直至落户章灵丘村的历程,刻有列祖列宗之名。前述该族精英人士均赫然在列。
  张家桥于民国前期由木材经营商张厚斋所建。桥长八米左右,宽约两米,是一座单孔石拱小桥。桥面细工青石铺就,且弯曲有度。桥栏为多棱石条扣连而成,石栏上所雕云纹逼真飘逸。整座小桥玲珑轻盈,如一弯新月悬挂在南桥沟之上。
  桥之北端是张厚斋宅院。其宅门正冲小桥,是村内三大同型古宅门之一(另两宅门为赵福柱、耿玉华之家)属于标准的“三出头”门型。顶部为花瓣儿状的镂空正脊。两边硬山之上四条垂脊均由双瓦扣砌。檐部则由线砖、浑砖、斗砖、牙砖等多型青砖叠砌而成。檐之两端各一斗砖,分别刻有“福禄”“贞祥”四个篆字。门之主体以青砖料石为主。砖缝匀直,细如白线。而石制部位如迎风、搭头、门枕、掐框等皆由快斧利刃精工刻就各类细纹图案。尤其是两块掐框石,造型呈竹节状,做工精致细腻,不落俗套——张家其桥其门均显示着主人作为商家的精明与细心,也隐约透露出主人所具有的儒商风范。
  张厚斋善于交际。据说军阀张宗昌主鲁期间,因战亡将士急需一批棺材。而以棺材为主业的木材商张厚斋慷慨助之,故深得张宗昌赏识。后来修张家桥,张宗昌也曾捐了一笔钱。张厚斋之子张文聘长期追随父亲生活在省城,见多识广,颇有学问,曾在解放前的章灵丘学堂里任教。其所教的知识有别于传统私塾教育,多涉及文艺、体育、卫生等现代教育内容。他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