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冠军熊新荣>>
小车床“改”出大舞台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年以来,熊新荣坚持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让自己从最初的生手逐渐成长为了如今的技术冠军,操作的机械历经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再到现在的5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甚至还发明出了内嵌式卡瓦加工工艺技术和固井水泥头焊接用定位装置两项国家专利。近日,他被德州总工会评为“德州工匠”。
  2000年,熊新荣从湖北荆门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加工中心成为了一名操作技术工。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技术,他常常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来练习,周末别人都休息了,他就抓紧设备空闲的机会用车间里的边角余料在车床上反复练习。
  在把本职工作车床操作学会以后,他还开始跟着别的师傅身后“偷师”,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前辈,把刨床、铣床、钻床的技术也一并学上了手。2004年,研究所引进了数控车床,熊新涛发现操作面板的标识也全都是英文,很难找到问题所在。“我就想一定要搞懂它!”熊新涛咬牙,找来了英文词典,拿来了说明书,对着词典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说明书,并不断地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尝试。
  “只有搞懂了设备,它才能更好为你所用。”熊新荣这样说。2010年,研究所再次引进了5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度提高到了0.05毫米,还不如一根头发丝的粗细,这就要求更熟练的操作技术,就这样,熊新荣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完成镗、车、铣、钻、攻丝等工序的最佳切削参数,克服了其导热系数低,加工硬化倾向大,在加工中刀具极易磨损等技术屏障。
  每次挑战、每项工作,熊新荣都把自己这种绝不放弃的“匠心”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挺喜欢琢磨这些的,每次攻克一个难题就会特别有成就感”。熊新荣自称为“找虐”体质,他希望以后技术能越来越好、舞台越来越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