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绵长疙瘩汤
2017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海军         
 
  上世纪六十年代,尚在孩提时的我,因了是长子、长孙的缘故,所以备受祖母和父母的宠爱,于是乎,家乡的美食如煎糊哒、包包子(水饺)、疙瘩汤,少不更事就让我饱尝了家庭亲情的醇厚和老家故土美食的馨香。尤其是那葱花泛香,油花漂浮及滑嫩爽口的白面做的疙瘩汤,更使得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也在我的童年留存下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时光。
  改革开放前夕的七十年代,整个国家不但是在政治上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在经济方面,我们家同绝大多数老百姓一样,过着供应紧张、物质匮乏艰难困顿的日子。像我家人口多、收入低,生活就愈发觉得捉襟见肘。那时,白面等细粮都是计划控制,粮本上的供应量更是少得可怜。就连吃顿白面馒头,包顿水饺都要逢到家庭大事或春节才能“一饱口福。”勤劳善良的母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想方设法来调剂一家人的生活,间或支起鏊子摊煎饼、烙菜饼,抑或拿家中那点可怜巴巴的白面粉,做一锅诱人的疙瘩汤喝。父母每每总会用爱怜的目光看着我们姊妹几个,自己舍不得吃而满足我们当时略显过分的“奢侈”要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压在人们头上的阴霾吹开,那艰难困苦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老百姓丰衣足食,好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别说是吃顿水饺、疙瘩汤成了家常便饭,就是家庭团聚、亲友相会,花费上数百元到酒店、菜馆换换口味,也是“小菜一碟”的消费时尚。美味佳肴真是不胜枚举,就连我从小就喜爱的疙瘩汤也是有青菜疙瘩汤、海鲜疙瘩汤、东北疙瘩汤等等不一而足。每当我喝起疙瘩汤时,总会钩沉起对美好的儿时回忆,也更加感悟到现今富足生活的幸福美满。我也会定然回忆起祖母和父母对我的深情,陶醉在那端着瓷碗尽情喝白面疙瘩汤的岁月片段之中。闲暇时,我会调动所有的心绪,亲自下厨房“炮制”那久违了的家乡美味面食——疙瘩汤。热热的油锅放入葱花、肉丝及青菜等,把和好的面疙瘩捏进锅里,打上蛋花滴入几滴小磨香油,一锅热气沸腾、香气四溢的泰安疙瘩汤就大功告成。吃一口滑嫩爽口,齿间生香,连吃饭很挑食的小女也“馋涎欲滴”,直呼此等美食“好吃极了!”
  几年前,陪同年过古稀的老母亲到一家酒店过生日,没承想菜单上面食竟然有鲁西南风味的疙瘩汤,这让我和老娘都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待端上来一盆散发着那熟悉且又遥远的家乡面食的芬芳香味时,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想不到昔日在家乡食用的美味佳肴,今日也登上了大酒店的“大雅之堂,”我颇感到自豪和欣慰,也为母亲生日里吃上她喜欢的老家面食而愉悦。啊!人生百味遍尝尽,深情犹记疙瘩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