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未来的书
2017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时若
  读一本使人终生受益的好书,或许是大学校门的正确打开方式,而送一本书,近几年也成为国内顶尖大学寄给新生快递袋中的保留礼物。
  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送给新生的礼物是《全球通史》,而清华大学送出的书是《艺术的故事》。一本是讲述历史的书,一本是讲述艺术的书,被两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作为礼物,送给这些未来可能会成为科学家的青年。
  《全球通史》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最受教益的书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在选拔人才上有着独特的一面,即招收有成为科学家潜质的学生。他的推荐理由是,期待现在的高分生、未来的科学家们从全球史观出发,心怀贡献人类的情感,从此,才能永葆对科学的好奇,在科学这条并不轻松的路上走得坚定而快乐。
  清华大学在给新生的一封信中说,美育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希望你们通过读这本书,懂得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理工科的学生读历史与艺术,有什么用?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艺术到底有什么用?》,推荐大家都找来一读。艺术有什么用?就如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喝酒既不能解渴,又不能果腹,为什么还要喝酒呢?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两翼。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总有这样的人:好像只会机械地工作,对他们来说,做什么事情,吃饭也好,旅游也罢,都是一项任务,他们的言语无趣,生活也看起来枯燥乏味,思考问题永远是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的单线条。就像我们出门旅游看到的一些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去了景点拍照。
  这不奇怪,如今,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着许多孩子的童年,他们没有弹性的时间发呆、读有趣的书、漫无目的地玩耍。如此被安排的童年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学什么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为了某个功利性的目标。
  前不久,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与阿尔法(AlphaGo)围棋大战,三盘棋全败。失落的人类在问,假如人工智能无可阻挡,我们怎么办?人类会不会沦为“无用阶级”?
  未来,在比智商和劳动精准度方面,人类确实不是机器的对手,但在艺术的灵性上,人类或许还可以守护住自己的一份尊严。就像苹果手机,它征服了世界靠的不是超乎寻常的功能,更不是结实、待机时间长,而是感性的智慧,即把技术变成了艺术,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让世界惊艳。
  阿里合伙人们创办的“云谷教育”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想看到的,不再是那个温顺的、听话的、按部就班的孩子,而是一个有热情的、有态度的、有趣味的灵魂。不培养为学而学的“刷题机器”,无论将来做科学研究也好,商界精英也罢,他们的努力以好奇心为始,以获得探索的快乐与贡献人类的成就感为终,辛苦而不“心苦”,享受各自独特的生命,我想,这些或许就是大学赠书的良苦用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