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扬州等我
2017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爱君
  对于北方人来说,扬州,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千百年来不知撩拨了多少人的情思,引发了多少人的向往。
  因为一个会议恰恰安排在扬州,于是没有丝毫犹豫——联系,买票,启程。
  车到扬州站,偏逢着一场小雨,细细密密的,虽沾衣未必湿,但也只好步履匆匆。想着扬州的美景风物,我到底还是走神了,“山一程兮水一程,春到扬州雨濛濛。格兰厅内论说酣,桥边芍药红不红?”
  桥边,自然指的是“二十四桥”边,它必定是我首先要去找寻的地方。
  “二十四桥”一座饱含着诗情画意的桥,也是一座充满了疑问、争议的桥。各种疑虑杂说且不用去理会;历史的长河不知湮没了多少本来面目,又有谁能讲个清楚?好在,后人还懂得珍惜爱护它,在史料记载的大约方位,人们重修了一座“二十四桥”。该桥,长24米,宽2.4米,两侧围以24根玉石栏杆,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相应,这一看似“精心”设计,实际不值一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南宋姜夔来时,桥还在,芍药花依然在盛开。冷月,孤桥,大片盛开的芍药花,一直是存在于我记忆深处的扬州二十四桥的印象。
  冒雨来到桥边,我却是满腹惆怅,有桥、有柳,游人如织,却没有芍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晚上明月如昨,今晚也不会有玉人吹箫了。走过“二十四桥”,我又笑起自己痴来,一个人怎能总是活在旧文字纠结在旧记忆里呢?这岂不是“刻舟求剑”吗?
  就我而言,一直很想到扬州来,还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曾写了《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名篇的朱自清。一直喜欢他的文章,也敬佩他的为人。在读了他的《我是扬州人》后,就想有朝一日到扬州来,充分感受一下他笔下的扬州的人情风物。
  到得扬州,迫不及待地去找寻朱自清先生的踪迹。然而,和前面一样,扬州之于朱自清先生也没有多少“确凿”可寻。只得借助记忆里的文字,在扬州的大街小巷,若有若无地去触摸先生的心灵,去感受先生对故土故人的情愫。
  其实,在他心里扬州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和炫耀的,相反倒有不少让他不满意的地方,例如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然而,毕竟自小在这里生活了十余年,“青灯有味是儿时”,这里是故乡无疑了;再加之,他的祖父母、父母、亡妇、爱女都葬在这里,牵挂被固定在这里,那是地道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呢!
  朱自清后来住在北京,却也经常回扬州,每次回到扬州,都忘不了上坟。朋友评价他,“我感到佩弦的感情是那么深沉,那么炽热。他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深沉、炽热、富于感情,品读他的文章,留给人的不就是这样的感觉吗?
  细雨,行走在扬州的老街巷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戴望舒《雨巷》的意境,于是就盼望着也能逢着一个“撑着油纸伞”“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的情绪没有这般深沉阴郁,我倒是想逢着一个朱自清先生在《看花》里描写的那样一位乡下来卖花的姑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春雨、深巷、小楼,多么亲切而美丽的画面啊,“卖栀子花来”“卖茉莉花喽”,清脆的叫卖声响起,花叶上带着的清新的晨露气息便弥漫开来,一整天,人都会清清爽爽的。
  喜爱卖花的人,也要敬重种花的人。卖花多少女,种花多老翁。如果你能逢到宗元鼎写的《卖花老人传》里那样的老人,也是件极雅的事。“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中,家住维扬琼花观后……得钱沽酒痛醉,余者即散诸乞儿,市人笑为花颠。”如此率性、洒脱,人生夫复何求?
  卖花少女,种花老汉,他们告诉我,扬州人质朴、豪爽,也随性哩。
  想来我第一次知道“扬州”,是因了传说中的“琼花”。在扬州,琼花应该属于神一样的存在。也许少见,时到今日,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城市,一致推选了一种并不存在的花作为“市花”。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评书《隋唐演义》在大街小巷热播,“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也开始家喻户晓。在少小的心里,琼花是极其美艳的,也是极其刚烈的,而且嫉恶如仇。及至后来读了好多相关书籍,才明白琼花原本和隋炀帝没有关系。隋炀帝三下扬州,主要是因了政治目的。人们憎恨他穷奢极欲,耗尽天下钱财,以致民不聊生,才附会了“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来丑化他。
  正如世人到洛阳,莫不问牡丹;凡到扬州者,无不探寻琼花的消息。
  “琼花台”“无双亭”都还在,琼花却早已无觅处。根据前人描述,琼花早在元朝就已绝迹。然而,在历史上琼花肯定出现过,只不过那是隋炀帝身后好几百年的事儿了。
  “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如此珍惜,想来也该不易见到,但琼花的故事却久久流传,琼花的象征意义也一直被世人推崇。“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得一死报东风。”在扬州,琼花绝不只是一种名贵的花卉,而且是扬州的历史、文化、风光、习俗。
  “快来看,这就是我们扬州的市花——琼花”,一声召唤,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合影,不亦乐乎。可我知道,此“琼花”早已非彼“琼花”。“何年创此琼花台,不见琼花此观开。千载名花应有尽,寻花还上旧花台。”不见琼花,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只要精神魂魄在,琼花就会遍地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在我心里,扬州当得起上天对它的这份眷顾。秀美的山湖风光,久远的历史传承,加上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风情,扬州确实令人流连忘返魂牵梦萦;更有甚者,喟叹道:“人生只合扬州死”。
  离开扬州,依然下着细雨,但我在心里说:“留待他日,请在扬州等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