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要突出厚植高端人才
既招得来“女婿”又留得住“儿子”
2018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才结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必须揽天下英才而用之。在22日召开的山东省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11次提到“人才”一词,求贤若渴可见一斑。山东到底有多少高端人才,下一步又需要在哪些方面“筑巢引凤”?

  本报记者
廖雯颖 马云云 陈玮

去年新增3位院士
住鲁院士已达49名

  “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刘家义讲话中一语点出人才流动规律。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人才形势如何?高端人才究竟有多少?据统计,截至2017年,山东共有住鲁院士49名,2017年成功增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历史新高。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山东共有202名。“万人计划”山东入围总数203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已实施15年的泰山系列人才工程,2017年共遴选泰山学者11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75名,泰山系列人才工程总人数达1695名,打造了支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军力量。
  集聚全省各方面优势资源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致力于打造成国际顶尖人才的集聚高地,已接洽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11名国内外院士,签约引进了袁隆平、马伟明等75名院士,21个院士项目进入实质性评估及落地阶段。
  此外,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06.4万人,高技能人才突破290万人。
“输血”与“造血”并重
集聚强大创新力量

  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个现实,即山东的人才质量不够高,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占比相对较低。据分析,山东省对装备制造、能源资源、金融财会、现代交通运输、科技、医药、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较大,而这恰与代表山东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十大产业高度重合。
  要吸引这些高端人才确需下一番功夫。目前,全国新一轮人才争夺形势近乎“严酷”,争夺战已经打响,几乎所有二线城市都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是稀缺资源,别人争到了,再去挖,难度大、成本高。”
  为此,刘家义讲话中特别提出,要突出厚植高端人才。“我们要着力优化制度体系、社会氛围、生态环境,使山东人气更旺盛、精英更云集!”
  山东将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国内外顶尖人才往山东引、往山东拉。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了本土智力资源,注重发挥本地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既要招得来“女婿”,更要留得住“儿子”,“输血”与“造血”并重,“女婿”与“儿子”同心。要为企业家创造更好成长环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集聚强大的创新力量。
  建设综合试验区恰恰为山东提供了一个机遇,“为有效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利契机和重大平台,有助于一揽子解决长期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重大瓶颈和现实难题。”
  据了解,去年以来,山东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