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山艺海再现传统年俗苏醒
2018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非遗展为过年添彩。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本报记者 师文静

  狗年春节,省城大明湖“夜宴”绚丽多彩,刷爆朋友圈,吸引无数观众。其实春节期间省城的曲艺、非遗展、年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为节日增添光彩,提供艺术“盛宴”。这些充满浓郁传统文化味道的活动与当下大众生活相结合,使春节年俗有了新风尚。
  春节期间,济南市文化馆、老城区百花洲等一些常年有曲艺演出的地方更加热闹,曲艺、戏剧高频率轮番上演,让市民真正感受到了老济南“曲山艺海”的盛况。大年初一,“‘我们的中国梦’传统艺术赏析活动——曲艺专场”在济南市文化馆举行,罗晓静、马业垒表演的山东琴书《梁祝下山》风趣幽默,唱腔优美;泉城相声新秀薛晓冬、高超表演的相声《学艺》让观众笑声连连。
  春节假期,山东快书、相声、山东琴书等本土特色曲艺在趵突泉公园白雪楼、百花洲芙蓉馆、江湖艺社等演出场所轮番上演,济南市民和来济游客均能感受到省城浓厚的曲艺氛围。随着传统曲艺演出场所的增多,尤其是过年期间的不间断演出,大家明显感觉到曾与北京、天津一起并称为曲艺“三大码头”的济南,越来越显示出曲艺重镇的魅力。
  过年期间,正值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山东省文化馆的“全省剪纸专题展”,将剪纸与新时代、社会新风貌相结合,吸引观众。北洋大戏院、趵突泉、济南市文化馆,到处都有吕剧、京剧、五音戏、皮影戏、王皮戏等非遗剧种演出专场,为过年添彩。
  山东省博物馆的探究“压岁钱”的文化历程、博物馆里寻“狗”元素、体验木版年画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庭的参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与年俗紧密结合的活动,年前报名一经开启就迅速报满。“大年初三、初四的木版年画是最受欢迎的,孩子们拿到自己亲手印制的年画非常高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与传统年俗相关的活动越来越受欢迎,传统文化正在唤醒埋藏在大家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寻根意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