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书名让名家经典情何以堪
2018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师文静

  《我的青春是一场烟花散尽的漂泊》《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看到这么矫情的书名,想必读者会以为哪位偶像作家又出新书了。其实不然。前者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的伊凡·蒲宁,后者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沈从文,都是文学大师级人物。近日,一位作家在自媒体上批评这些书名太过分,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其实,矫情书名出现有几年了,套用到名家、经典身上也不是现在才有,读者之所以对此反应强烈,归根结底在于将经典世俗化、名家形象狭隘化是不合适的。
  不只以上两本,“鸡汤化”“青春伤痛式”书名一抓一大把。如老舍、丰子恺散文合集名曰《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尼采作品起名《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一系列沈从文的书被取名《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想牵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有一套民国系列直接是矫情书名的集大成者:徐志摩的《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朱自清的《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鲁迅的《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梁实秋的《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爱情、梦想、辜负、孤独、流年等情感类词汇变成取书名利器,活生生将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打造成了“怀旧高手”甚至“情爱大师”。很多读者就纳闷了:沈从文知道变情圣了吗?这让他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
  名家名作有了“多情”的书名后,卖得好吗?《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系列就出了几个版本,这些书名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有的人觉得这种文化现象不错,毕竟当下的自媒体鸡汤文培养了一批忠实阅读者,取这样的书名能吸引他们读经典,而在吸引年轻人越来越难的情形下,贴近他们喜好、心态的书名,或许能有所帮助。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经典名家的著作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而变换名称,但简单粗暴地“鸡汤化”这种商业行为,还是过于狭隘。这类书名不仅歪曲了经典名作的风格与品性,也把作家的形象窄化了。事实也证明这些矫情扭捏、阴柔造作的书名,总体上卖不过《边城》《湘行散记》《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保有原版书名的经典书,很难进入畅销榜单。一时哗众取宠,却难以有长久影响力。
  说到底,网友对此现象的热烈讨论,在于出版商向市场低头、向自媒体“标题党”低头的做法,让读者觉得经典被娱乐化、文化快餐化所消解。也可以说,对经典文学的“青春伤痛式”营销,是浮躁浅薄阅读风气的火上浇油。编辑们还是多动动脑子,给文学大家的经典名著取一些有活力、有朝气的书名吧。少点儿庸俗,多点儿朴素内涵,才能让读者发自内心喜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