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着“上海滩”学分类玩转新媒体推广普及

齐鲁晚报     2019年07月02日
  来上海之前,记者就从社交平台看到一段“魔性”短视频,即《上海滩》版垃圾分类歌。一位女子站在一个干湿分类垃圾桶前,当经典曲目《上海滩》旋律响起,唱起了:“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旋律魔性、歌词好记、朗朗上口,短视频获得众多网友好评,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话题。事实上,不仅魔性短视频,此次上海垃圾分类行动在新媒体的传播上,有太多方法和技巧值得借鉴了。
  如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小助理”,可以方便用户查询常见垃圾的种类。输入“面膜”显示是干垃圾;输入“奶茶”,显示“珍珠是湿垃圾,奶茶杯和塑料盖都是干垃圾”。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主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垃圾去哪儿”则更为活泼、开放、专业。面对全网对小龙虾和奶茶如何分类的错误传播,公众号以调皮的口吻发文《不要再妖魔化分类投放啦,小龙虾和奶茶都哭了》,既向公众科普了小龙虾和奶茶的正确投放方法,又用风趣的行文和表情包赢得公众喜爱。《假如垃圾们有一个群》,则将各种垃圾拟人化,以微信群聊的形式展现垃圾分类政策和方法,传播力十足。
  记者还注意到,该官方公众号在很多细节上的表述都恰到好处。如“小编以为偶尔分错真的不要紧,不要因为怕分错而不去分,垃圾分类没有那么难也没有那么复杂。垃圾分类循序渐进,意识和参与最重要哦。”打消公众疑虑,又给予肯定鼓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