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我村的六天七夜

齐鲁晚报     2019年08月08日

□商长江
  我的老家在宁阳县伏山镇于庄村,爷爷生前曾多次向我提起:1948年发动济南战役时,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曾在我们村朱家大院呆过几天。我爷爷是当地的进步分子,所以就参与了保卫和协助粟裕一行后勤的工作。
  1948年华东野战军发动攻济打援战役(即后来有名的济南战役)时,攻济打援指挥部就设在宁阳县东疏镇的大伯集。大伯集村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从这儿向北可以指挥攻打济南,向南可以指挥打击和阻止增援的敌军,不失为承前启后的战略要地。为宣传红色文化,现在大伯集专门建有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展览馆,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就住在离大伯集四五里的云山店村杜家大院,而攻济打援的总指挥粟裕就住在我们村。
  据我表大爷刘洪章回忆,1948年秋,庄上来了“大人物”,还骑着一匹马,因为家里养马,他就被叫去帮忙放马。于是刘洪章和商承信(我本家爷爷)二人便来到朱家大院,朱家大院当时是四合院。表大爷来到朱家大院东厢房,见到一位身材不算太高、眼睛也不算太大,但很有精神也很和蔼的军人,像是共产党的干部。承信爷爷给首长介绍说:这个小青年叫刘洪章,思想进步,很可靠,他家有喂的马,这会儿没有铡好的草,不如让他到村头放一会儿马,回来就能铡出来了。首长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了。于是表大爷就牵着那匹青黑马顺着北沟啃青草。临出大门时,承信爷爷又叮嘱了几句,说小心点,有人遇着了就说是借外庄亲戚的牲口,抓紧回来。
  之后表大爷又去了一次,是送豆饼渣喂马。后来,承信爷爷告诉表大爷,那位首长是大干部,由于宁阳土话好把“苏”“粟”念成“虚”,当时表大爷就认为首长是叫“虚玉”。因为这位首长特别有名,后来通过报纸,才知道是粟裕,是快要去打济南的王耀武了。
  在粟裕来我村暂住的六天七夜里,表大爷只去过两次,当时村里的文书刘嗣位去过一次,他还想借粟裕案头上放的一本厚书看,粟裕说:这本书暂时不能借给你看,你也看不大懂,等以后我再带点别的书给你看。
  在这六天七夜里,都是承信爷爷一个人进出,每天两顿饭都是从他家里做两碗小米粥、两张小油饼、几个窝窝头和一些咸菜来招待两位军人(首长和卫兵)。这段时间里,承信爷爷每天白天另派褚广友、商承甲装作拾粪、拾柴禾,夜间则派了几个可靠小青年在庙房里集合巡逻放哨。但除了我爷爷、承信爷爷和我表大爷之外,谁也不知道村里住着这么大的解放军大官,更不知他是谁。
  粟裕临走时想给承信爷爷一些钱,以补偿其在村里吃住的费用,可能给的是当时解放区流通的鲁西票,承信爷爷坚决没要,只留了几张作纪念,其余都坚决退给了粟裕。粟裕只好说:你不要钱就罢了,不行就顶你们五十斤公粮吧。
  我爷爷也曾参与保卫粟裕的工作,并进过朱家大院,亲眼见过粟裕,但这件事表大爷刘洪章一直不知道,可见当时的保密工作做得多好。据我爷爷后来说,粟裕爱看书,随身带着一本《三国演义》,爷爷还曾想借出来看看,但被粟裕婉言拒绝了。人们是怎样知道攻济打援时粟裕在我村住过,我想应该是后来看到报纸上粟裕的照片才清楚的。
  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为了纪念我爷爷(1996年去世)和我表大爷(前年刚刚过世),也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念想,特撰写此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