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日照港:

“智能水尺观测系统”为理货插上“智慧翅膀”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代国梁

  近日,随着一艘满载煤炭的大型船舶稳稳停靠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南区的#5泊位上,水尺观测作业随之开始。只见两名山东港口日照港外理公司计重计量站工作人员来到船边。一人操作无人机悬停在船舶外舷,另外一人手持终端相机沿内舷分别对船舶吃水情况进行影像进行采集。
  “今年,我们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水尺观测系统正式启用,到港船舶所载货物的计重计量只需利用过无人机和手持相机拍摄水尺刻度的影像上传到系统后台通过AI自动识别,再结合船上所载燃油、压舱水等数据就可以自动计算出船舶载货重量。不但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而且结果更加客观、精准。”日照港外理公司计重计量站站长费日伟向记者介绍说。
  水尺计重是港口干散货物交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往的水尺计重作业从数据的收集、汇总计算到得出结果,全靠人工进行。存在效率低、占用人员多、成本高、易出错等短板。而且船舶外舷水尺数据的采集需要人员在探身越过船舷去观测数据,对于较大尺寸的船舶往往还需要测量人员搭乘小型船只到达待检测船舶的吃水线处进行记录。采集过程受测量员的视角、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不仅容易出现人为误差还存在安全隐患。
  “智能水尺观测系统能有效减少数据采集和计算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从而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精准,也更有说服力。”费日伟说。该系统设置了船舶水尺影像采集、数据图像处理分析和载货计算等模块。图像处理通过视频转码及低能见度天气或夜晚等条件下的视觉增强方法,有效提高水尺的可见度;系统通过智能识别、校正,自动计算出船舶吃水刻度,最终输出检测结果。观测过程视频、计算过程全程可追溯,减少作业人员现场观测的安全隐患,较比人工观测作业效率提升60%以上。
  今年以来,日照港外理公司通过“流程优化、科技赋能、激活人才”三步棋,打造“快精准”水尺计量品牌,坚持效率至上,创新船舶常数“船岸一体鉴定法”,打造“迎宾式”服务,亮出“宁可人等船60分,不让船等人1秒”承诺,通过优化流程出真招、服务细节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完成船舶水尺结果复核近百艘次,压缩船舶非作业停时35%以上,有效提升港口泊位利用率,船舶水尺操作量同比增长15%以上。首次开展了外贸船舶加油计量、外贸船舶常数鉴定等新业务,新增客户委托业务10余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