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复杂的国画,让孩子更有耐心和创造力
本报传统文化寒假培训班国画主讲人姜丽谈青少年学国画
2015年0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月27日讯(记者 陈莹) 自21日本报推出“齐鲁晚报·传统文化寒假培训项目”以来,本报的报名热线便“烫起手来”,每天都能接到30多个热线,书法、国画和国学项目的报名更是齐头并进。在报名的同时,家长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本报特邀本次国画项目主讲人姜丽老师,与大家聊一聊与国画有关的那些事。
  “中国人都特别认国画,特别咱们烟台,在各种展览上国画家一到场很多人都围上去,我知道有前景,可具体能让孩子有何优势呢?”梁女士给女儿报名后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中国画在描绘山水和花鸟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意象性特征。”姜丽老师说,国画欣赏性很强,工序复杂,绘画要求严格,完成一幅简单的儿童国画作品,从起稿、定稿、色线、晕染到绘画结束要用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长期画国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耐心,还能提高孩子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齐鲁晚报·传统文化寒假培训项目”国画项目老师姜丽拟定了一个教学计划:
  第一、二课时:从无到有,给孩子们系统讲解一下国画的颜色、材料、基本用笔设色。
  第三到八课时,先从相对简单的不同花卉入手,教孩子正确熟悉运用毛笔绘画,从不会到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第九、十、十一课时,简单接触几种简单小动物的画法。
  第十二、十三课时,简单接触山水和树木画法。
  第十四、十五课时,系统回顾前面所学,根据每个孩子进步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安排后面的课程。
  “一、二课时后,每节课会让孩子复习前面所学,加深印象。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课后能完成家庭作业,在课上带回来老师指点。”姜丽说。
  “齐鲁晚报·传统文化寒假培训项目”有书法班、国画班和国学班(具体课表安排见本报1月23日C06版《术业有专攻,授课老师学识渊》),授课时间为2月2日至3月6日(其中2月14日至25日休春节假),以小班授课为主,名额有限,报满为止。咨询电话:13792512395、6273577、6879080。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