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架起三门“大炮”文物让人真开眼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肥城5月14日讯(记者 刘真) 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14日上午,肥城市博物馆联合泰安市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走进桃园镇伏山小学。该校330余位师生在学校里看到了博物馆里珍贵的展品。
  14日上午10点,在桃园镇东伏小学一间教室内,摆满大汶口时期到清朝年间部分文物以及抗战时期间的生活用品及武器装备,其中教学楼前三门高射炮、加榴炮、榴弹炮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缴获的日军头盔、防毒面具、驳壳枪,这是八路军用的石雷以及红缨枪。”泰安市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周长杰正在给同学们讲解。
  据了解,此次展览包括陆房战斗八路军115师缴获的战利品以及八路军部分生活用品及武器装备,包括手榴弹、石雷、冲锋号......让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教学楼前的三门大炮,同学们好奇地看着眼前的大炮,并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大炮的作战性能。
  周长杰介绍,这三门大炮分别是54式122毫米牵引榴弹炮、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65式双37高炮,分别制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三门大炮曾参加过中印边境战争、抗美援越、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作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中国总装备部批准,济南军区于今年4月份赠送给泰安市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武器击发装置、炮膛都经过严格技术处理,供市民参观。
  肥城市博物馆也带来了大汶口时期到清朝年间部分文物,包括大汶口文化时期石器,汉代陶器、铁器,春秋战国石器陶器,“平时学习比较紧张,没办法到博物馆参观,今天我们零距离接触到历史,真是太好了。”六年级学生路雨晴说。
  据东伏小学校长白树明介绍,本次活动将持续到本周末,届时桃园镇将有1000余位师生、家长来东伏小学参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