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市区学一年,教孩子办法多了
我省试点教师交流轮岗,三五年内将常态化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省试点城市教师到乡村交流支教。(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飞 王光营
  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说,总梦想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名师教学,而农村的老师也希望有机会去城市学校取经。为了解决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我省今年将正式推行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三五年内将实现常态化。

市区名师来调教,农村学生课堂上胆大了
  早在2013年9月,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选派8位骨干教师进驻陡沟小学;济南市纬二路小学3名主力教师交流到分水岭小学;2014年9月,纬三路小学也迎来了纬二路小学派出的3名名师……
  从2013年开始,济南市市中区就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通过将不同学校整合进入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使区内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每年教师交流比例达到了集团内总数的10%。城区学校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和市区薄弱学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语文老师罗凯就是其中一名,他两年前以后备干部的身份到市中区小庄小学挂职。两年时间,他帮那里的孩子建立了“个人文集”,和老师一起打造“活力课堂”,并组织教师“读书沙龙”,竭尽所能去改变城郊学校的面貌。还有舜耕小学的刘洋老师,他前往东河小学挂职,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农村学生开始在课堂上大胆开口说话,勇敢表达自我,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充满泥土芬芳的孩子一样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刘洋说。 
  纬二路小学老师王政在育晖小学岗位交流一年后,很多家长联名写信让他留下。“集团内教师交流,交流过来的不仅仅是人,更重要的是带过来了总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结合自己的本土文化,培养起了一批优秀教师。”育晖小学负责人表示。
把市区学校学到的理念都带了回来
  除了名师走出去支援外,农村学校、市区薄弱学校的老师来到市区名校学习,也成为交流的重要部分。
  济南市分水岭小学的李青云就是其中的例子,2013年她作为城郊学校的骨干力量,来到集团总校纬二路小学学习。一年的时间,她的教学理念、业务能力和班级管理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
  李青云告诉记者,在原来的学校,老师讲学生听,以老师为主,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但在纬二路小学,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深深打动了她。“学生主动学,和被动学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课堂效率更高。”
  而更令她感动的是学校“尊重生命”的办学理念,让她学会了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原来一切为了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李青云说,而到了市区学校后才发现,除了学习外,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快乐向上的面貌也影响了她。
  如今,李青云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她把在市区学校学到的教育理念也带回了学校,并传达给了同事们。“无论是管理班级还是教育学生,当遇到问题时,头脑中一下子就有了办法。”
城乡差异让交流受阻,还需财力破解
  当城区名师到了乡村学校后,城乡差异还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难题。
  济南市经十路小学罗凯挂职前对教学工作信心满怀,但在开学第三天的语文课上,面对学生木讷的神情,他没办法继续下去。“老师,你讲的课我们听不太懂”一名男生说,这让他震惊,有超过半数的同学感觉听不懂。
  罗凯的同事高莹在交流中也曾遭遇尴尬。当她饶有趣味地给学生推荐一本课外书时,有学生轻轻地说:“老师,我家没钱买书。”当她检查作业时,有学生认真地说:“老师,我没写作业,帮家里掰玉米去了。”当她教学生写游记时,竟有一多半的孩子说他们从未出过远门……
  今年5月份,我省下文,规定校长和教师都要交流轮岗,用3至5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常年关注教育的多位专家都表示,教师轮岗交流的最大障碍是财力不足,教师周转房等基本条件不具备。如果政府有财力保证乡村教师待遇,即使没有交流,照样能吸引人才到乡村任教。
  根据教育部门的调查,如果教师的初期月工资达到3001元到4000元时,就有近80%的毕业生愿去农村任教。“我们也想增加教师待遇,但财力根本不允许。”我省多个县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