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人参与、电动车集中充电、洒水车一车两用
甘家村社区筑牢消防安全篱笆墙
2015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村民准备充电。记者 王亚男 摄
  村民调试新买的洒水车。  本报记者 王亚男 摄
     本报记者 王亚男

  市高新区甘家村于2006年12月全面完成旧村改造工作,建有居民楼21栋,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小区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不仅宜居,甘家村的消防工作也做的很有特色。
私家车楼前停放 不占用消防通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已日渐成为众多家庭的日常配置,但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问题日益凸显。因为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很多车主在小区内“见缝插针”,以至于连消防通道也停满了车辆,消防通道屡屡被堵。
  为了保证消防通道的通畅,甘家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楼前的绿化带改建为停车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改造过程中,甘家村遇到了不少难题,资金短缺,施工进程缓慢。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通过努力,崭新的楼前停车场建成了,村民不用为找停车位犯愁,可以将车直接停在自家楼下,消防通道也畅通了。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没有一辆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安全员孙玉营说。
两栋楼间 就有充电车棚
  电动车是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车充电问题也很让人苦恼。停车棚内无法充电,整车又非常重,在一些多层居民楼或老式小区,部分车主有时会把电动车放到楼道内充电。
  晚上充电时,这些电动车完全处在无人监控的状态,一旦起火很可能会直接封堵了整幢楼唯一的逃生通道,如果楼道内还有其他堆物或防盗铁门的话,等于是堵死了居民的逃生路。目前,几乎所有电动车使用的装饰性部件,用的都是易燃材质,一旦起火会迅速形成烟气,不但阻碍逃生路线,还会致人吸入高热有毒烟气,导致自救能力的丧失。
  要改善这种情况,电动车集中充电是很好的选择。有的小区虽然也有电动车集中充电车棚,但是基本上都位于小区的一角,距离车棚远的充电很不方便,车棚的利用率并不高。考虑到甘家村的实际情况,村委会在进行停车场改造的时候精心设计了电动车充电车棚,车棚设置在每两栋居民楼中间,居民在楼下就可以充电。并且,充电都是免费的。电费由村里统一承担。车棚划分为充电区和存放区,在充电同时可以学习一下电动车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还有电动车火灾案例对大家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楼长义务监督管理,老人遛弯查消防
  甘家村有21栋居民楼,每座楼都有一块牌子,上面标有这座楼的楼长以及楼长关于消防安全的职责。楼长就住在这栋楼里,并且都是义务服务。
  楼长的工作是负责整个楼的安全工作,主要是每天检查每个单元的灭火器是否完整好用,检查楼道是否有杂物堆放、有没有自行车、电动车停放在楼道、有没有电线私拉乱接的现象。因为住在同一个楼上,楼长经常去有老人和小孩的家里坐坐,跟他们说说安全的事,多提醒大家都安全。
  楼长将检查情况上报给区长,并由区长汇总上报村委安全办公室,能立即整改的隐患,楼长通知户主立即清理,如果户主不在,楼长就会帮他清理,因为大部分村民家里都有人,而且也都是村里的人,所以大家都很配合工作。 
  村里还有6、7个老人组成的老年协会,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没事遛弯的时候,顺便检查一下消防安全。

一车两用,实现一村一队一车
  甘家村的村民发现,最近有一辆洒水车在社区内给花花草草浇水,原来,这是村里新购置的洒水灭火两用车。
  孙玉营告诉记者,这款车能载5吨水,平时就用来在社区内洒水、浇树,一旦发生火灾就能迅速的担当初期供水的任务。车上配着水枪,平行打水距离能达到十几米,高度能打八九米,完全可以满足社区内的需要。
  “社区内还有一支义务消防队,根据消防部门的规定,农村消防配备要实现一镇一车一队,我们村自己就能满足了。”孙玉营说起来满脸骄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