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中生活
2016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天放
  对我这个60后来说,如今的生活既充满了惬意,又充满了困惑。我一方面欣慰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另一方面,又困惑于自己一直生活在巨大的现实差距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差距都令我十分感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小学生上课时都要背着手,把手拿到前面是要挨老师训斥甚至要挨打的。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子上课时反背着双手,不仅束缚了正在发育的身体,也禁锢了思想的飞翔。那个年代,少男少女说话都小心翼翼,甚至彼此间干脆连话都不说,唯恐被人误解和嘲笑。就是到了中学,“男女授受不亲”观念依旧严重,别说像现在的中学生那样胆大地写情书了,就是多看一眼异性同学都会脸红。我初中时,有位大胆的同班男生给一位他心仪已久的女生写了一封表达爱慕的情书(其实就是一封对她表示好感的信)。女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索性交给了班主任老师。结果女生被迫转学,男生受处分。
  而如今,有一则报道几乎让我惊呆:一名初中女生怀孕做了人流。随后,竟有好几位小男生争先恐后到医院主动签字,宣称自己才是孩子的父亲,令在场的医生、护士、家长、老师愕然!这当然是令人“脑洞大开”的个例,可四十多年前与当下的初中生差距太大了,究竟是那个年代显得观念太落后了,还是当下的观念太超前了呢?
  多年前我曾在报道中看到一条消息,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一个小女孩吃了志愿者带给她的香蕉后高兴地说:“这个玉米真好吃!”闻听此言,人们无不动容。这句话我记住了,多大的差距!冯小刚的《1942》为不关心历史的人普及了一点历史常识。1942年中原大旱,仅河南就饿死了300万人。三年困难时期的挨饿经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依然有体会。然而,时隔才几十年,国人就把当年挨饿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吃饱饭没几年,就开始浪费了,就变得穷奢极欲起来。哪怕在大学食堂,浪费食物的场面也比比皆是,对食物连一点敬畏感都没有。这种巨大差距的存在,实在令人想不通。
  数年前与朋友带他的孩子一起到一个偏远的乡村做客,朋友的孩子竟然在吃饭时问人家女主人做饭前洗手了没有,还声称:“这家真脏,她家孩子真脏,再也不愿意到这样的农村来了!”不少农村的孩子过生日只央求父母给他(她)买一本书、一双球鞋或一个书包,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收到的生日礼物可能是一辆千元的高档自行车、一部高档手机,甚至一辆汽车。农村我们大概都去过,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在改善,但多数地方还比较贫穷,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有些差距堪称巨大。
  本人在大学教书,我知道自己的学生也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之中。有些学生属富二代或官二代,可有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而精打细算,个别人为了省钱,假期都不回家。我目前扣除各种费用后每月的工资刚好过万元(其他额外的小收入还不算),可我身边的很多年龄与我差不多的人,他们的月收入有些还不到我的一半。当然,他们可能错过了学业,或曾失去了一些机会。而我到农村一看,情况更糟,有些村民的年收入竟刚赶上我的月收入,对此,我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如今多数地方商品丰富,这令我们的生活被多得无处存放的物品几乎压垮。那些苦于无法处理的旧衣服、旧家具、旧电器和其他杂物,曾令不少人头疼。我们是不是占有了太多而又执迷不悟呢?我身边的一些中老年人,其子女一般都在外地甚至国外学习或生活,他们的住房面积一般都在120平方米以上,住160平方米以上的人也不少。可是,那么大的房子只有两个人住,人家还嫌小!
  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差距,都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一直生活在巨大差距的两端,且这两端似乎永远无法重合,要冷冰冰地永远存在下去吗?造成这些巨大差距的根源,其实就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机会的不均等,从而导致的是更现实的财富分配的不合理以及生活水平的迥异。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这种差距令我失望和心痛。世界变化快,这是件好事,说明人类在进步,但再怎么变化,生活的差距为什么还如此之大?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令我看不懂?变化永远是规律,只要朝着好的方向改变,谁都开心。只是,如果变得让人伤心和痛心,就该停下脚步,仔细检讨一下、审视一下我们路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副教授、文化学者、自由撰稿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