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眼睛”的内容就别标价了
2017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知识有价,对文化人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最近,一些网络平台先后开设有偿问答和付费内容收听的栏目,听上去都是为知识找一个好平台,让知识的拥有者能够获利更多。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便捷,它让知识的得到变得如此触手可及,北岛、白先勇这些需仰望的文化名人将他们几十年的研究课程与大家分享,一节课也不过才一两块钱。当你仔细听过50首中外经典现代诗的解读后,一定会开启一扇新的大门,在并无诗意的现实生活中寻到一丝诗意的慰藉。“豆瓣时间”邀来诗人、译者为网友讲解50首中外经典现代诗,还请来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这些课程令人感慨,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有时就在我们的手机端。
  便捷的网络通道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这一点对本身就占据丰富文化资源的大城市的网友来说,也许并不算特别大的利好消息,但对远离核心文化区域、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来说就显得尤为可贵。然而,这样能够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渠道却显得太少了,更多的网络平台以传播文化的名义,行毁文化之实,向网络受众倾销低俗文化。 
  同样是付费内容,同样是打着名人的招牌,某知名社交平台推出的付费问答则显得有些“辣眼睛”,汇集了很多低俗提问。围观者只能看到提问,要想看到回答就得付费,“辣眼睛”的提问吸引了不少人去付费围观。其实,名人们的回答并不离谱,但该平台以低俗问题吸引关注的目的昭然若揭,让那些正常问答的含金量也打了折扣。就像是当年的地摊文学,总是用惊悚、血腥、色情的封面来吸引读者。 
  网络世界,流量至上,以低俗为噱头吸引流量是许多网络平台的做法。不仅有“辣眼睛”的问答,还有“辣眼睛”的网络文学、网剧。为了流量,他们可以不断降低底线,打着“擦边球”,迎合一些网络受众对廉价刺激的追求。 
  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手段,网络出现的本质是为了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有责任引导人们享受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而不是比“地摊文学”时代更加海量、更加集中地去倾销文化垃圾。   
  北岛说过,伟大的诗歌如同精神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透过岁月迷雾够到我们。在纷繁芜杂的今天,无论网络还是现实都充斥着太多的迷雾,我们更需要那些真正精华的知识去指引方向,至于那些“辣眼睛”的知识,就不要拿出来标价出售了。         (牛春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