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18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告别与新生》
汪兆骞 著
现代出版社
  作者汪兆骞继“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中的收官之作,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

《不许可:相机中的侵华历史》
殷占堂 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书中包含了660余幅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侵华照片。当时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日本政府认为有损日军“形象”、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战后这些照片被曝光,进一步为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证。

《愿你慢慢长大》
刘瑜 周国平 等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近30篇散文随笔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有教师、作家、学者、科学家、商人,也有普通人,他们写给子女的书信温馨感人,对孩子个性的认知与思考真实、客观,对自身的成长经历充满反思,对下一代的教育拥有相对独特的看法。

《唐诗的读法》
西川 著
北京出版社
  诗人西川选取唐诗的部分典型代表,从文化、佛教、儒家道统等方面对唐诗做了解读,针对现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

《遇见毕加索》
[法]让·科克托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法国著名作家科克托与毕加索过从甚密,他带领毕加索走进了戏剧界,与毕加索在艺术上的相互信任与欣赏,都化作《遇见毕加索》里的回忆与诗意。

《蹇蹇录》
[日]陆奥宗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陆奥宗光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任日本外务大臣,深入参与日方在开战及媾和时的决策,后来他将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三国干涉还辽期间的日本外交史撰写为《蹇蹇录》一书,其中披露了大量日本高层在甲午战争中的外交决策内幕。

《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
冯骥才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冯骥才先生的自传体人生笔记,和巴金、冰心、张贤亮等人的交往充满了温情,对1977年至1979年文化界的变革进行了真实回顾,是对当下知识分子“做人有筋骨、做事有道德、做文有温度”的诠释。

《妈妈让我卖茄子》
[日]原田刚 文
[日]筒井则行 绘
  40岁高龄产子的妈妈一向和蔼可亲,有一天突然变得像“鬼”一样厉害,狠心逼着孩子一个人去卖茄子。原来妈妈知道自己不久于世,这样做是为了教会孩子怎么活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