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文化研学迎第十五所学校
暑假“余额”不足一半,快来参加齐鲁晚报研学游吧
2018年08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燕柳小学的学生学习制作线装书。本报记者 潘世金 摄
     8月5日和8日,齐鲁晚报泉水文化研学营分别迎来了第十四个和第十五个学校: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燕柳小学的近八十名学生和家长。在百花洲,营员们争做济南小名士,参加曲水流觞修禊大典;参观泉水人家民俗馆,了解济南发展史;制作线装书,传承非遗技艺;在“曲海艺海”芙蓉馆,品味传统曲艺文化……对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研学之旅,也是了解家乡泉水文化的好机会。
  本报记者 潘世金 李飞 
实习生 徐丽环      

  走进百花洲,了解济南泉水文化
  8月5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参加了齐鲁晚报泉水文化研学营。8日,泉水文化研学营又迎来第十五所学校——济南市燕柳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朗朗上口的古诗吟诵中,营员们穿过百花洲的老街小巷,感受老济南曾经的模样。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百花洲里随处可见的是济南特色的泉池。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后观赏了青萝泉、让水泉、厚德泉,了解了济南泉水的历史文化。
  在泉水人家民俗馆的泉畔,学生们参加了曲水流觞修禊大典。敬管子、敬尊长,同窗互敬,在《三字经》的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亲自体验了制作线装书。两三人一起,齐心协力,在穿针引线中领略线装书的历史韵味。
  泉水人家民俗馆分为明清、民国、建国三个展厅。济南市第一个落地钟、清代的护照、一百多年前的钢琴……这里展示了上千件具有时代特色的老照片、老物件,集中再现了老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市井民俗。在芙蓉馆,营员们一起品味传统曲艺文化,欣赏国家一级演员带来的山东快书以及相声表演。
  研学结束后,每位营员都获得了盖有齐鲁晚报印章的结业证书和具有老济南特色的印章。
  泉水文化研学,获学生、家长齐点赞
  截至目前,齐鲁晚报泉水文化研学营已迎来十五所学校,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认可和点赞。“这是我第一次制作线装书,感觉很开心,我还了解了线装书的不同种类。”历下实验小学学生许可颖说。
  “今天参加了齐鲁晚报的研学,收获颇丰。在百花洲,我们参观了泉水,参加了修禊大典仪式,尤其是泉水人家民俗馆的参观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了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同学们都大开眼界。虽然今天的天气炎热,但是大家都兴致勃勃。”历下实验小学2015级3班班主任王政说。
  “通过这次研学,我发现百花洲里的泉水特别清澈,在芙蓉馆,我还听了相声,也觉得特别有趣。”燕柳小学2014级4班学生尹雯琪说。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百花洲了,但这次我制作了线装书,还听老师讲述了很多济南的历史故事,感觉收获很多。”燕柳小学2014级4班学生谭英泽说。
  燕柳小学家长于淑霞女士表示,百花洲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尤其是在民俗馆,通过对济南老物件的参观,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城市。
  除了泉水文化研学,本报还针对学校、家长的需求,设计了多款研学产品。想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就来参加齐鲁晚报·清大研学推出的“齐鲁未来星”研学游吧,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咨询电话:齐鲁晚报:0531-85193712,85193050;清大研学:0531-82748669,58053686。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