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了偷渡者最后的尊严
2018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祖格给了那些葬身地中海的偷渡者们最后的尊严。
     在一座没有名字的坟墓前,尚塞丁·马祖格放下一辆红色的玩具小汽车。这抔黄土下,埋着一具丧生于地中海的男孩的尸体。这就是马祖格的日常:他每天在突尼斯海边捞起一具具想要横渡地中海却不幸葬身于此的难民的遗体,并给他们提供一个长眠之处,给予这些难民们最后的尊严。

  本报记者 王晓莹 编译

他建了座无名者墓园
  在男孩的墓边,是一个女人的坟墓。“他们的尸体被冲到岸上,我才发现的。男孩的尸体旁就是这个女人的尸体。”马祖格向墓前放了点鲜花,“也许她是他的母亲。考虑到这一点,我把他们葬在一起。”
  马祖格住在突尼斯的杰尔吉斯,这座城市就在地中海边。尽管欧洲的移民政策如今正收得越来越紧,但每天依然有上千人登上摇摇晃晃的小船,希望横渡地中海,到欧洲寻找更好的生活。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永远地葬身在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他们的家人无从知晓,更别提来为这些可怜的非法移民收尸。
  他们死后,马祖格用这种方式,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每天早上,他在突尼斯这座海滨小镇的海滩上搜寻着尸体。一旦发现一具,他便将其装进收尸袋,送到医院,开出一份医学报告。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后,他把尸体洗净,带到一个名为“无名者公墓”的墓园,用铁锨和锄头掘个墓地,将尸体安葬。现在这座公墓里已有400多个坟。
  这座名字用六种语言写成的无名者公墓,并不是政府设立的。实际上,在马祖格承担“收尸人”工作之前,被冲上来的尸体只会被一辆垃圾车装走,扔到一个坑里,再撒点沙子,就算“安葬”了。“现在,我们埋葬他们,我们给他们尊严。”马祖格说。他今年52岁,身材瘦削,胡子因为日晒看上去跟胡椒粉一个颜色。
“他是个人道主义者”
  马祖格做这一切,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人给他报酬,也得不到政府或任何援助组织的财政支持。他的动机很简单:这些不幸丧命的非法移民大多数是非洲同胞,马祖格为他们死后的境况感到愤慨。而且,他的工作也很有必要,“没人想干这样的工作”。
  12年前,马祖格埋葬了第一具移民者的尸体。他原先是个渔民,捕鱼时总会发现有尸体被冲上岸来。“他们没有家人,所以我决定当他们的家人。”马祖格自己有5个孩子和3个孙辈。
  2005年,马祖格在杰尔吉斯郊区清理出一片垃圾场,把这儿建成了公墓。他用自己捕鱼、开出租车赚来的钱维持公墓的运转,摆在墓前的鲜花和玩具小汽车也是他自掏腰包买来的。
  当地红新月会的主席蒙基·希勒姆这样评价马祖格:“他是个人道主义者。没什么人愿意把尸体从海里捞出来,带去医院,还为他们下葬。政府也不愿做这些,他们没这个能力。”
  在马祖格建起的公墓中,只有一座墓前有墓碑,上面写着:“罗斯·玛利亚,尼日利亚,2017年5月27日立。”去年的那一天,玛利亚乘坐的小船在杰尔吉斯岸边翻了船,她死了,她的男朋友阿曼丁·诺萨活了下来,他现在住在红新月会提供的住宅区内。33岁的诺萨说,为了换一张从利比亚偷渡到意大利的船票,玛利亚甚至被迫与蛇头发生性关系。可当旅途开始时,玛利亚却病了。“船沉时,她不会游泳。就算她会游泳,当时她也没有力气。”诺萨哭着说,“她就这么死在了船上,我失去了我的玛利亚。”
  去年,马祖格收葬了81具尸体。今年以来,他又发现了12具。这一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因为今年欧洲各国、尤其是意大利在边境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打击非法移民的举措,以身涉险的人数有所下降。
他的两个儿子
也曾偷渡地中海

  不过,帮忙埋葬非法移民的马祖格,却阻挡不了本国同胞的离去。突尼斯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政治也面临动荡,年轻人失业率激增。欧盟驻突尼斯大使帕特里斯·伯格明尼说:“现在突尼斯有种新现象:人们觉得,出去混比在国内更容易改变现状。”据国际移民组织的数据,去年有3000多名突尼斯人乘坐蛇头拥挤的小船,偷渡到意大利。
  马祖格甚至拦不住自己的孩子:他的两个儿子也是通过类似途径抵达的欧洲,他们此前乘船前往意大利,如今在法国工作。他们在离开前没有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马祖格一定不会同意。
  马祖格说,儿子们没有在前往欧洲的旅途中落水,或许是他多年来“积德行善”的结果。“我相信我收葬的难民会向上帝祈祷,让我的儿子们安全抵达欧洲。”
  其他人未必有马祖格的儿子们那么幸运。今年6月,100多人遭遇翻船溺亡,其中大部分是突尼斯人。马祖格也觉得,他埋葬了一些本国同胞。不过,当海水把尸体冲上岸时,这些尸体已被损毁得差不多了,很难分清种族和国籍。他对他们一视同仁:“我不在乎他们是穆斯林,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
  马祖格依然在为他的公墓努力着。因为无名尸体太多,他正在劝说医院提供DNA检测,为尸体寻找家人。他还在为公墓拓展空间:现在坟越来越多,很多尸体只得被埋在以前的尸体上。好在,政府也开始行动起来,新镇长米可·拉哈耶德说,他们正在寻找更大的空间,建立一座新公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