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设”消费异化审美
2018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些天,“娘炮”现象、文化审美“异化”等相关现象在社会上引发热议,昨天甚至有传央视中秋晚会禁用“娘炮”艺人。有人认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少年娘则国娘”;也有人表示,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男性气质更应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其中既有呼唤健康向上审美的积极讨论,犀利针砭时弊的严肃批评,也不乏矫枉过正的极端派。
  事实上,对该问题的争论不应拘泥于对某些明星外形的评价、对部分人群审美取向的臆测,也不应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而应深挖隐藏其后的经济、文化层面的原因,问诊当下盲目打造“人设经济”、过度诱导“审美倾向”的文化市场乱象,拔除为谋求高额收益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弊病根源。
  “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简称,一开始多用于动漫中对登场角色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描绘,以及虚构文学、影视剧创作时对人物多维度的设计。“人设”为角色的言行举止、剧情走向设立了合理化的大前提,是故事得以讲述所必须依据的参考点。此后,在其他文化领域上出现了一些明星“人设”打造现象,甚至成为一种可供消费的产品制作流程,无论是“鲜肉”“大叔”,还是“少女”“御姐”,抑或“娘化美少年”“中性女汉子”,各类明星都有相应的粉丝群体埋单。
  从某种程度上说,偶像明星的“娘炮”现象有所凸显,与当今女性消费市场的扩大密切相关。为抢占女性市场,部分文娱公司刻意打造符合女性心理期待的男性形象,甚至不惜故意增添性格标签、改造外形特征。正常发展的文化审美趣味应是积极向上、多元健康的,当某种“人设”在一些文化公司打造下猛烈冲击市场,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对大众的审美与消费取向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如果对于明星的追捧仅限于外形审美,忽视内在气质与道德标准的同步提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明星负面新闻遭曝光,进而给人带来巨大反差,“人设经济”迟早会面临崩塌的终局。
  对偶像明星“娘炮”现象的讨论,反映出大众对某些文化乱象的反感。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文化行业市场健康发展予以正确导向,对“人设经济”加以规范,对“审美倾向”进行扶正,在尊重多元文化与差异审美的同时,引导各方面树时代新风、扬浩然正气。其次,在文化生产环节,文化公司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更好地肩负起时代使命感与文化责任心,多推出人民喜爱、品质优良、风格清朗的文化产品,塑造新时代正能量的偶像榜样。最后,作为文化消费者的大众应增强文化辨别能力,提升审美格调、坚持理性判断,积极学习英雄模范、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斗志、焕发活力、弘扬正气。
         (覃皓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