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重阳糕
2018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积雪草
  如果说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那么,九九重阳便是秋天里最美的时节。初秋温婉矜持,像一个羞涩的少女;晚秋萧索寂寥,像一位孤单的老人;唯有中秋之后,重阳时节,秋天的丰腴与神韵被一层层铺开,推向极致。
  重阳时节,天高地远,大雁南归,满目秋色,向晚沉醉。这样的时节怎少得了菊花美酒、重阳花糕?九九重阳,喝菊花酒、食重阳糕是传统的食俗,从先秦那会儿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西京杂记》里曾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饮菊花酒”自然不难懂,这古人的“饵”,便是今人的糕点。
  传统的节俗很有些意思,大多以美食为载体,没有美食助兴,似乎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比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七夕节的巧果、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花糕、腊八节的腊八粥……
  双九重阳,赏菊、登高、踏秋、遍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是谓节俗。
  九月清寒,霜重露凝,菊花傲然而开。菊花娴静温婉,香味清淡雅致,姿容脱俗绝尘,品性傲骨凛然。文人喜欢吟咏菊花,厨师喜欢用菊花烹饪花馔,民间则喜欢用菊花做菊花枕、喝菊花茶、煲菊花粥、制菊花酿……
  古人喜欢在重阳节酿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西京杂记》里曾说:“菊花舒时,并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采摘新鲜饱满的黄花、少许枝叶洗净,和黄米以及酒曲混合装坛,封藏发酵,及至第二年九月九,菊花酒便如甘泉一般汩汩而出。淡淡的菊花酒,像清凉的月光,被打捞起来,盛进蓝花白瓷碗中,成为重阳时节必饮的“长寿酒”。据说菊花酒清凉甜美,清热解毒,可延缓衰老,是重阳节必喝的“吉祥酒”。
  除了菊花酒,重阳花糕也是重阳节必吃之物,因为“糕”与“高”谐音,层层高,寓意美好,取其吉祥之意。古人食重阳糕,最初的起源应该是对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除了祭祀天地、祭拜祖先、祈求子嗣,也有欢庆丰收、品尝新粮的喜悦。
  古人食糕,“食无定法,较为随意”。大户人家比较讲究,每层中间会夹有蜜饯、果脯、花瓣之类,个头小,精致养眼。小户人家多半以江米、黄米制成两层花糕,上面点缀大枣或栗子,图个好吃。
  光阴流转,许多人、事都湮灭成灰,但重阳吃花糕这一习俗却一直流传至今。江浙人喜欢把米粉染成五色,蒸制成糕,分送给亲朋好友;老北京人的重阳糕花样就更多了,有皇家流传下来的宫廷做法,有点心铺子的独门秘诀,有民间的传统吃法,各有千秋;关中地区的花糕多用面粉和大枣做出各种造型。而我小时候吃过的花糕,是母亲用玉米面和大枣蒸制而成的,倒也是松暄柔软,香甜可口,有粮食独有的厚朴和香味。
  一年一度,重阳佳节,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赏秋色美景,这是秋天里最惬意的美好时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