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
一次穿越两千五百年历史时光的对视
  • 2012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乾道坤道》 赵德发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9月出版
  □ 闫祯
  2500多年前,当骑着一头青牛的老子缓缓穿过函谷关的时候,在守卫尹喜的苦苦央求下,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道德经》,留下了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的浓重一笔。25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到当代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道教存在形态的小说《乾道坤道》时,忽然有一种感觉,这部小说的问世仿佛与当年老子的行为产生了某种感应,形成了一次穿越历史时光的珍贵的对视。
  《乾道坤道》写了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主人公石高静道长是根据真实人物——全真教南宗传人的事迹虚构而成。他曾是留学美国的生物学博士,因患有家族遗传性心脏病而结缘道教,跟随功力高深的师父刻苦修炼。本来他在美国只是一名道教居士,有着高薪的职位和舒适的生活,开办的道院也红红火火,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随着师兄到美传教却突然羽化而被打破。师兄临终前将象征着南宗传人最高权力的圣物——龙头木簪交给了石高静,并嘱托他回国主持教务,一定要重振琼顶山南宗祖庭!石高静无奈之下回国,但他发现,国内道教情况堪忧,部分道士与官场、商场狼狈为奸,他的劳动成果被不良教徒所夺,而他自己也面临着50岁的生死大劫,挽救道教声誉和自己的生命这两件事情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石高静的身上。经过一番曲折之后,石高静终于抛开了庙堂高座,像先辈一样回到琼顶山上的茅棚里餐风饮露,闭关苦修。当山顶的琼花绽放了三载之后,50岁大劫不知不觉过去,琼顶山也迎来了重建逸仙宫的盛事。石高静凭借修行挽救了南宗祖庭,也挽救了自己。也许这个故事本身并没有特别奇异之处,而一旦将道教文化这一传统中华文化形态贯穿其中,小说便有了另一种迷人的色彩。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还远远没有达到复兴的程度,道教文化更是如此,《乾道坤道》这部小说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时至今日,曾经在中国人心目中最根深蒂固的道家文化,已被绝大多数人所淡忘。被道教尊为始祖的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几百年来,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成为发行量继《圣经》之后排第二位的世界文化名著。但是把老子与《道德经》奉为经典的道教在世界上却鲜为人知,在国内的境况也令人担忧。小说中提到,石高静回国后,见到曾经是自己的同门师兄的卢高极利用道教非法敛财,与官场、商场勾结掠取政治资本,让不少信徒和观望者寒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道教真实的生存环境。但是卢高极由最初的得势到最终的彻底失败,更让我们看到了道教复兴的希望所在。
  读完这部小说之后,作为一个自诩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人,我不禁扪心自问,到底对老子与《道德经》、对道教文化的了解有多深?当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时候,我只能深深地惭愧了。从网络上偶然看到一个题为《中国古代文化圣贤——老子》的纪录片,认真观看后发现,像自己一样的人还有很多。纪录片中,主持人采访了一些学生,问他们知不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词句是什么意思,他们都回答得非常流利;但当被问到知不知道这些句子出自哪里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也非常一致:“不知道!”这些经典就这样融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但却又被我们所遗忘。
  也许有一些像我一样爱极了张爱玲文字的“小资”们并不会感觉这部小说的语言有多么出色,但是最终却会被石高静道长的灵魂所打动,作者用一种不华丽、不炫耀的写实派语言写出了一个最浪漫的宗教,这也许就是精神内核的力量。
  当我读完这部小说后掩卷沉思,冥想在浩瀚的夜空下,会有多少灵魂像我一样被这部小说、被我们的圣贤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所感动。我乐观地相信,其实还会有很多。这也许就是作者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他完成了一次穿越2500年历史时空的对视,触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