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里程碑
  • 2013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人们每天醒来,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我是谁?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在哪里?
  《西游记》里有一个故事,说孙猴子被如来佛抓在手心里之后,翻了一个筋斗云,落地之后眼前有一座五指山,心说,我要留下个记号,免得日后他们不承认我到过此地,就在山下撒了一泡尿,并写道:老孙到此一游。
  人们每天醒来,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我是谁?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在哪里?人就是这样“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态的存在物”(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而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凭借我们的记忆和标识。里程碑,作为人类的群体性记忆,就是这样一种辅助人类记忆、确认自己存在状态的符号。
  作为人类建立的一种符号性标志,最初的里程碑,也许可以追溯到人类从山林走向开阔的平原时沿路留下的一些识别标志,表示我曾来过这里,或者主张对此地域内的权利,就像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头下撒的那泡尿,或是山林中的野兽用气味做的标识。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和宇宙早就存在了。孤独的人类,在浩茫无际的宇宙中探索,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以启洪荒,通过文字、石刻、建筑以及各种技术的发明和器物的创造,在广袤的大地上到处留下自己的痕迹。
  可以说,科学探索和研究,是人类耗费最多精力进行的一种智力游戏,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乐此不疲。当初所有最深刻的鼓舞人心的发现最后都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变成我们自身。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解放,是人类自由王国的一次拓展、活动空间的一次拓展,都值得用里程碑的形式留下纪念。
  这种里程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鼓励、自我期许和自我肯定,是人类对所处世界的一种形象化的把握方式。它不仅通向过去,是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还指向未来,包含着对明天的想象。它们代表着人类的知识体系,作为整体,它运作良好,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某一次偶然的经验同原来的知识发生冲突,就会引起知识体系内部的调整。因此,切不可对其神化、固化,定于一尊。在科学发展史上,这种调整和改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的确,时间会改变里程碑的位置,原先的激励和开放,会渐渐变成束缚和局限,直到下一次发现把这种束缚和局限打破。一句话,人类的知识没有永恒不变的基础。
  比如人类对宇宙起源及结构的探索。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提出的“地心说”被公认为天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他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月亮、太阳以及其他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地球旋转。这种学说曾给人类的活动以很大帮助,不仅引领人们对行星、星座、月食、日食的模式作了细致的研究,还把天文知识运用到航海实践中。由于“地心说”与西方宗教神学对宇宙的解释很接近,因此在此后的1400多年中被当成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一直到16世纪,才有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对“地心说”提出质疑和挑战,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围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本身也有自转运动。后来,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人类的目光进入宇宙深处20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宇宙中有许多星系,每个星系都是由几十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和气体、尘埃构成的,占据几千光年甚至几十万光年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星系。这时,一度被当做真理、布鲁诺甚至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日心说”又成为明日黄花。
  人类不可能是公正无私的绝对观察者,我们只是地球上一群时刻面临生存挑战的卑微生物。就像面对无边无际的浩茫宇宙,人类的望远镜永远望不到宇宙的边缘一样,里程碑及其所代表的知识体系,只是帮助我们有效探索的工具,而不是绝对真理。
  科学总是充满疑问,容易变动。即使科学知识体系中那些最为核心的部分,在库恩的“范式转变”发生时也会被推翻。那些希望我们拥有固定不变的特殊支撑点以获取真理的想法,不过是人类早期绝对主义思维模式的残留而已。如果有人非要寻找一些不变的事物,也许信仰比科学更适合作为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