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胜负师”取代“艺术家”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特派记者 李志刚
6月30日发自巴西      

  对于艺术,我似懂非懂,但充满了向往。有一次在国内乘机,为了消磨时间,我带了一本名为《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书籍,收获了旁人复杂无比的目光,起初我多少有点沾沾自喜,后来便惶惶然如坐针毡,心里想的是,“这次是不是玩大了?”
  何谓“艺术”,似乎没有一个简单扼要的定义,但身边的艺术家,我多少认识几位,他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很正常,我经常在想,他们的艺术特质是不是只有在工作的氛围中才能展现出来,是不是如传说中那般有四分惊艳三分不羁两分狂妄外加一分不屑的目光?都说距离产生美,为此我一般都会离艺术家远点,对于荷兰队便是这样的感情。
  荷兰足球自克鲁伊夫时代名震全球,全攻全守的战术体系,从根本上改造了现代足球的理念,而1974、1978连续两届世界杯亚军,则让“郁金香”仿佛被诅咒般笼罩在阴影之下——太完美的事物,总是不能被世俗所接受。从整体上来说,荷兰队1988年收获欧洲杯冠军,是一次意外,那并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我们希望荷兰是娇艳的、骄傲的、美丽的、绝代的、狂妄的、永远不可替代的……对于荷兰,我们习惯称他们是“艺术家”,艺术家经常不大靠谱,他们踢得好时我们赞叹,他们踢得不好时我们只应该埋怨自己修为不够“没看懂”。
  “冠军常有,荷兰独一”,就这样,荷兰队被送上神坛,也被架到了火上“烧烤”。直到现在,他们才想明白自己很可能被玩了,“凭什么别人都可以功利,就我不行呢?”顿悟之后的荷兰队,已经比其他人更加执着于胜负,想尽快把全世界欠他们的收回来,“艺术?你们全家才都是搞艺术的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