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西滨李氏望族源远流长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廷棨故居北楼
  李氏藏版屋一角
  李氏藏版书目
  李廷棨故居大门
  李廷棨撰写的《落鹰赋》拓片
     □翟伯成
  章丘是文化兴盛、人才荟萃之地,有许多崇文重教的名门望族,如西关高氏、旧军孟氏、西滨李氏、相公王氏等等。今先简述西滨李氏名门望族之概况,以飨读者。

  李氏迁章丘
历十世始兴旺

  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做了尧帝的理官(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之职,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此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趁机逃至伊侯之墟(今河南鹿邑)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三年后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之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以李为氏。
  自此,李氏繁衍兴旺。章丘李氏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李善之举家迁到章丘城里北寺巷,人称西滨李氏。从二世祖李温起又徒居鹅庄,到第十世李可选开始诗书传家,兴旺发迹。
科举世荣
人才辈出

  李氏后人崇文重教,“以文垂世”,颇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从其保存完整的家谱中可以看出:李氏十分重视道德规范的教化,严格的族规、周全的祭祀礼仪,时时在激励和约束着李氏后昆。他们唯“读书志在圣贤”,多延请饱学之士谆谆施教,出了许多文章高手和名士。知名者如李廷棨。李廷棨,字戟门,号萼村。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代著名政治家、学者、藏书家。
  李廷棨自幼资质聪颖,俊逸睿智,“十余龄文誉腾起”,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邑庠考中秀才。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李廷棨又以科试第一名食饩(即成为廪生)。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充选拔贡生。发榜之日,李廷棨曾邀好友马国翰、吴连周“泛舟明湖,泊藕花盛开处,碧筒酌饮,清谈竟日,踏月而归”
  中秀才后的二十年里李廷棨继承父业,一直以教书为业。馆课之余,他专心致力于古诗文词,细心整理地方文化典籍,使之不致失传,热心联络同时期的马国翰、吴连周、孟传璇等文坛高手,酬唱词赋,切磋诗文,著书立说,互为序跋,共同发展。他帮助吴连周出版的《高唐齐音》即成书于此。他的名著《纫香草堂集》以及在民间广为传颂的《窝窝赋》、《跛驴赋》也在此时所作。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李廷棨始补新城县知县。在新城六年,政绩卓著,为一邑士绅百姓交口称赞。其间李廷棨还做了两件有关文化的大事:一是为吴连周编纂的《绣水诗抄》定稿作序,并帮助付梓出版;二是总编了《新城县志》。离开新城时,百姓“攀辕祖饯有泣下者”。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李廷棨调任玉田(今河北玉田)县,当他转升宛平县知县时,远近的百姓到县衙苦苦挽留,扶老偕幼箪食壶浆,撑着“万民伞”、“万民旗”,肃立道旁,含泪相送。道光三十二年八月,又到雷州上任。李廷棨在雷州时间虽然短暂,仍不辞辛劳,深入社会底层,体察民情,著成《雷州记》一书。
  李廷棨调任湖北之时,正是长江荆州段大堤决口、督修吃紧之际。朝廷调用李廷棨,实际上就是利用他的正直能干,让他去领导该地区艰难的抗洪防险。李廷棨到任后,勘察地形,大力整顿,剔除弊端,颇有政声。李廷棨在荆宜施道(即湖北荆宜施道署)任上,还完成了《荆州记》的写作,观政不忘采风,做官不忘学问,正是李廷棨的过人之处。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李廷棨赴直隶途中,又有升授顺天府尹之命。道光二十七年三月,由于直隶总督讷近堂的努力,在道光帝面前,以“廉介勤慎”四字再次推荐李廷棨。又有直隶通永河道(今北京东通州、三河一带)之命。李廷棨不以升降为怀,虽屡遭排挤,仍忠于职守,秉公理事,精于听断。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卯时,李廷棨卒于任所,年仅60岁。死后诰谥通议大夫,葬于西鹅庄南门外,墓前原建有高达数米的石牌坊,两侧有雕刻的楹联:“十年树木人何在,千里之官客未归。”横批:“京兆尹”。
文化薪火相传
“藏版”颇具价值

  李氏老宅另有三间老屋,这里就是当年“李氏藏版”的收藏处。李氏藏版共计5966张,11023页,包括两大部分:一、马国翰的辑佚巨著《玉函山房辑佚书》;二、李廷棨、马国翰等人的著作38部、153卷,书版的两位主人是马国翰和李廷棨。李廷棨60岁卒于任上,书版归马国翰掌管。八年后马国翰撒手人寰,马氏后人执意要将书版运至马国翰墓前焚掉,以表哀思,李廷棨之子宝赤和马国翰之女为保护这批宝贵财富,雇车将雕版运回章丘西鹅庄,盖起三间带夹壁墙的茅屋收藏起来。
  历经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年久失修的老屋开始漏雨,已无力保护这批书版了,李氏后人几经商量后,决定把书版取出全部捐献给国家。2000年5月,珍藏数代的李氏藏版重见天日,在国内外文化各界引起轰动,齐鲁文化大师徐北文教授看到后惊呼无价之宝,他对这所老宅素有研究,他说历代军阀都去过,原来收藏的古币字画等已被搜刮一空,书版能保存完好实属不易。这一文化盛事被《收藏》杂志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收藏重要发现。
李氏古宅户列簪缨
门排画戟古韵悠悠

  西鹅庄李廷棨故居是一座很大的院落,高高的朱红色门楼,四周是高达三四米斑驳的青灰砖墙,伫立在青砖红瓦新式民居之间,透出一股别样的古老和威严。进大门,穿过两边带偏房的甬道,便到了一个院中小院,正中坐北朝南是一座威严矗立的青灰色小楼,半人高的青石板台阶通向正中高大的拱门,再往上是八个一式的拱形窗,歇山顶、蝎子尾,两边吻脊走兽,廊檐刻有精巧的兽头。小楼两边各有耳房,东西为厢房,南有一厅堂。老宅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虽跨越了三个世纪,历经160多年的风风雨雨,却完好无损地保持着原有建筑风格,浑然天成。以前的李家宅院前厅后院,前后都有花园。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2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现为章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李氏家族都期盼着政府能重视起来,将老宅重新修缮,把著名的“李氏藏版”归于此处,重现李家宅院的辉煌。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