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不该是打败你的借口
国奥队遭逆转惜败菲律宾,仅获亚洲杯第四名
2014年07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亚洲杯季军争夺战,国奥男篮遭遇菲律宾罚球绝杀,最终以79:80惜败,位列第四。被赞许为“天赋异禀”的国奥男篮,以这样一个战绩结束本届赛事,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总结国奥兵败,更多人认为这是年轻人成长中必须交出的学费。但不要忘了,年轻也意味着更有冲击力,更何况国奥队是在用一帮号称“亚洲第一篮球联赛”走出来的青年军,对抗一众以前并看不上眼的对手。细想眼下的境遇,不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年轻显然不是国奥不争气的借口。只能说国奥男篮战绩“过山车”的表现,正折射出中国篮球的痼疾。

  本报记者 刘伟       
  除了天赋,还剩什么?
  同中华台北的比赛结束后,谈到中国队球员时,台北队主帅用了三个“非常”称赞这帮年轻人,“中国队球员非常非常非常有天赋,尤其是他们的大个子球员,很有实力。之前中国队也赢了伊朗队,这很棒,未来他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天赋异禀,这是亚洲对手对国奥的评价,其间夹杂着“羡慕嫉妒恨”。的确,在亚洲范围内,以中国泱泱大国的身份,出类拔萃的篮球人才不在少数。而遗憾的是,如今中国的青年才俊,除了玩天赋,似乎没有了其他特长。基本功越来越差,球队越来越捏不到一起,赛场韧性与拼劲儿大不如前。
  天赋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内线优势,以周琦、陶汉林为代表的国奥内线,有身高,有技术,有吨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没有天赋可言的外线,中国队表现很平庸。对阵印度,外线集体哑火,对阵中华台北,最后一节失误连连。在无关天赋的环节,国奥队员付出了多少后天努力来弥补,让人生疑。
比赛不够,心态失衡
  一向以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为己任的国奥男篮,一直以来并不受待见。宫鲁鸣走马上任后,国家队集训采用国奥、国家队大梯队,之间人才交流频繁,国奥的关注度相应提升,但充其量还是个配角。
  而在此之前,国奥的比赛并不算多,比赛量不够、质不高,导致球员之间配合生疏,教练员排兵布阵捉襟见肘。有统计显示,本届亚洲杯,国奥前六场比赛首发阵容都不一样,主帅王怀玉甚至根本无法在现有人员中,确定一套主力架构。汤汤水水、难觅主次,球队自然难有作为。
  半决赛输给中华台北,国奥倒在了最后一刻。也成全了对手一年内对中国国字号球队的三连胜。赛后,心态、失误成为了比赛失利的关键词儿。事实上,前两次不敌对手的阵容,跟如今这支国奥联系不多,也就不存在心理阴影,与其说国奥输给了心态,不如说输给了失误。全场27次失误,将球队关键时刻的慌乱暴露无遗,而要做到处乱不惊,没有大量的比赛作保证,根本无从谈起。
联赛到了反思时刻
  归根结底,国奥层面的问题,同CBA联赛脱不了干系。
  打不了硬仗,关键时刻表现让人摸不着头脑,是亚洲杯上王怀玉对球队的直观印象,“球员一直就没有找到篮子,这个队伍现在的问题,就是内线还能打一下,外线的状态确实很差。我们队包括段江鹏、高尚、可兰白克和顾全,都是外线很准的球员,但这次比赛这方面没体现出来。”
  联系一下国奥几位外线队员在联赛的处境,他们在亚洲杯上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在外援大行其道的CBA,国内球员的出场时间大幅度压缩,段江鹏、顾全还好,在山西、东莞尚有相对稳定的出场时间,而高尚与可兰白克完全是边缘球员,上场时间都没有保证,更别提打硬仗的能力。在国奥效力的队员,罕有在俱乐部挑大梁的,遇到硬仗与关键节点,慌乱也就不难理解。如果联赛没有完成的功课,要到国家队来补,最终伤害的将是双方。
  CBA外援问题,一直是篮协和球迷一个争议的焦点。少了外援的戏份,会损害联赛的吸引力,然而外援戏份过多,又会影响国内球员的成长。如何找到联赛、国家队建设之间的平衡点,问题还会持续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