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谈延期4个月
6轮谈判后各方围绕“核心议题”分歧依然明显
2014年07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18日,阿什顿(左)和扎里夫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席新闻发布会。  新华/路透
     伊朗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19日凌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决定,将谈判结束的最终期限延长至11月24日,以期弥合围绕伊朗核计划核心争议的深刻分歧。

原计划20日达成最终协议
  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玛格丽特·阿什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耗时3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取得一些进展,但各方围绕“核心议题”分歧明显,需要更多时间,因此将谈判期限延长4个月。
  阿什顿和伊朗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在一份共同声明中说,各方谈判代表“将在今后数周内再次会面……怀着能够尽早达成一致的坚定决心。”
  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去年11月达成谈判10年来首份阶段性协议,原打算在协议7月20日到期前达成一份最终协议。不过,今年的6轮谈判没能就伊朗核项目规模和能力等核心议题弥合分歧。
美解冻25亿美元伊朗资产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说,美国政府将解冻28亿美元伊朗资产。这意味着,伊朗可以在今后4个月内使用这些资产。
  作为交换,伊朗需在今后数月内把25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转变为更难提炼为武器级铀的核燃料,用于德黑兰一座医学研究用核反应堆。
  他说,一旦浓缩铀变为核燃料形式,伊朗用其制造核武器将相当困难。
  不过,克里警告,伊朗在谈判延期的4个月内所获资金不会多于过去6个月,先前遭冻结的大多数石油出口收入也不会解冻。“就像过去6个月那样,我们将继续推行已经实施的制裁。”
铀浓缩和制裁分歧是延期主因
  记者在谈判现场了解到,伊朗与西方在铀浓缩问题上的分歧是谈判延期的主要原因。
  铀浓缩问题一直以来是伊核计划中最受外界关注,也是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低丰度的浓缩铀可用于发电,高丰度的浓缩铀则可用于制造核武器,西方担忧伊朗运用铀浓缩技术发展核武器,要求伊朗大幅缩减铀浓缩产能,而伊朗始终坚称其核计划仅限于民用目的,并要求继续扩大铀浓缩产能。
  除了铀浓缩问题以外,伊朗与西方在制裁问题上也分歧很大。伊朗希望西方能尽快取消对其制裁,而西方很难做到,特别是美国对伊制裁中有一部分走的是立法程序,很难得到对伊强硬的国会配合。
  过去3年中,美国和欧盟因为伊核问题加大了对伊制裁力度,甚至把矛头对准了与伊朗央行有商业往来的外国金融机构,欧盟也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
  有美国官员明确表示,在今后延期谈判的4个月里,伊朗依旧不能与世界谈生意。      据新华社
□前景 利益博弈将继续
  尽管谈判延期,能否达成最终协议依然存疑。美国白宫发表的最新声明称,伊朗核问题谈判各方虽然目前仍存分歧,但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
  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美方致力于达成一项能够切断伊朗各种拥有核武器途径的全面协议,且不会接受任何低于美方目标的解决方案。
  中国出席伊朗核问题谈判代表、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在维也纳表示,中方支持关于谈判延期进行的决定,这有利于各方继续朝着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大方向迈进。中方希望六国和伊朗都开动脑筋,迈开步子,相向而行。
  伊朗外长扎里夫此前表示相信,谈判迄今取得的进展足以让各国领导人认识到谈判有继续进行下去的理由。
  可以预料,随着谈判时限的延后,各方的利益博弈也将继续下去。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