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出书袒露十二年心路
自由女人背后必有奇葩男人
2014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神曲《忐忑》成名的龚琳娜,日前推出自己的首部随笔集《自由女人》。龚琳娜说:“这是一个女人冲破束缚、发现自己、寻获自由的故事。”与书名所体现的自由心境相呼应的,是丈夫老锣为她摄于巴伐利亚林间闭目沉思的封面照片,以及跳脱于字里行间的原生态表达,毫无粉饰,文如其人。8月16日下午,龚琳娜和她的好友、作家张德芬,一同现身北京“单向空间”书店,畅谈属于女人的智慧和自由。
本报记者 霍晓蕙                                     
书中大爆丈夫是“奇葩”
  “这是我遇见老锣的第十二年。他属马,正好本命年,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叫作‘一轮’。”龚琳娜说,德国丈夫老锣为她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老锣有着德国人的严谨和音乐家的浪漫,恩爱故事自不待言。这一次,龚琳娜在书中大举爆料他“奇葩”的一面。
  老锣第一次去她家,琳娜的妈妈给他放女儿的晚会演出录像,期待听到赞美。老锣却做了一个夸张的嫌恶表情,“好恶心!”这话把妈妈气得跳了起来,质问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多有名,老锣毫不留情地说:“那不是她,我根本听不出她最好的声音!”
  琳娜去老锣的朋友家做客,因为不懂德语,英语也不好,就拜托老锣帮他翻译。老锣很不给面子地说:“要说你自己说,我不给你翻译,我不是你爸爸!”“我今天特别讨厌你!你就像一堆没有骨头的肉一样,你的自信心都跑到哪里去了?”而当他们在教堂里听音乐会,琳娜情不自禁想要拉老锣的手,也曾被他不留情面地甩开,“对不起,我现在不想这样。”
  “老锣的中文表达很直,不会绕弯子,但从来一针见血,刺到我心底最软弱的地方。”在老锣几次三番的打击之下,龚琳娜渐渐明白女人要独立,独立是自由的前提。

“中国懒媳妇”的幸福生活
  “我是一个被公公婆婆宠坏了的懒媳妇。”旅德五年,在阿尔卑斯山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龚琳娜笔下,是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公公婆婆对她的爱和接纳,使她顺利地融入异乡生活。
  婚礼上,婆婆知道她准备了三种颜色的礼服,一早就上山去采野花,为她编了三顶不同颜色的花环。婆婆还亲手做了满满一芭蕉叶的小饼干,造型是小马和小兔,因为老锣属马,她属兔。
  初到德国时,她一句德语也不会说。“婆婆在每一个我能看见的地方都贴上了单词。沙发上贴一个,柜子上贴一个,冰箱上贴一个……我学会的第一句德语是:ICH HABE HUNGER(我饿了)!”
  婆婆看她整天只和家人孩子打交道,日子很单调,便帮她交朋友。每当在街上遇见年龄相仿的年轻妈妈,就会主动和人家打招呼,把电话号码要过来,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她说:“琳娜,我又帮你找了个新朋友,你可以打电话给她!”
  老锣家兄妹四人,每个人都至少有两次婚姻,所以中国媳妇儿琳娜要面对的不仅是公公婆婆,还有一群弟妹以及他们的“现任”和“前任”。她在书中坦言,无论是面对老锣的前妻,还是看到弟弟、弟妹分手,心里都不好受。而公公婆婆的宽容和接纳,让她懂得真正的爱是什么。
孩子就要天生地养
  龚琳娜的两个儿子都是在德国出生的,老大出生在医院,老二出生在家里。书中《丈夫教我生孩子》一文,将第一次自然分娩的过程形容得妙趣横生。看过大量书籍、理论储备充足的老锣,为她担当助产师,带她跳舞,教她呼吸。老二出生前更为搞笑,阵痛袭来时,老锣打开音响,让两岁的老大陪妈妈跳迪斯科,催弟弟快点出来。龚琳娜将当时的照片用在书中,毫不避讳“走光”或“粗糙”,因为这些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记录。
  怀老二的时候,琳娜去陕北采风,回到德国后因提前破水住院。家人不仅没有责怪她到处乱跑,反而安慰她:“没关系,妈妈心安,孩子就平安。”她忧心忡忡地问老锣:“如果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是残疾或低智怎么办?”“生命是怎样,我们就怎样去面对!”
  书中还首次披露了大量一家四口在德国生活的照片,“龚氏奇葩育儿法”得以彻底展示。孩子们呆萌的表情,搞怪的吃相,与天地牛马为伴的自然野趣,令人捧腹又充满温情。
  “海酷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懂得根据太阳辨认方向,即使一个人也不会迷路,爬树的本领十分高强。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行动能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和那时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老大两岁多的时候,打人很疼,出手很重。老锣为了让他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就用同样的力道打了他,脸上留下几道手指印。孩子惊呆了,竟然没有哭。妈妈虽然心疼,也理解爸爸的教育方式。“我想是因为爸爸有言在先,只是要让他‘试试有多疼’,而不是惩罚他,所以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此后孩子每每想要出手,都先在自己头上拍一下,试好了力度再出手。

灵魂歌者的另类方向
  有人说,龚琳娜旅德归来这几年,以她独特的姿态,在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她并不否认这一点。
  龚琳娜曾因“神曲”《忐忑》闻名,又因一曲《小河淌水》被视为“回归”。殊不知,《忐忑》只是她的练声曲,《小河淌水》只是她的小情歌。作为一位立于世界舞台的东方歌者,她的梦想远远不止于此。
  十二年前的龚琳娜,在圈中已经小有名气,但种种怪象令她对前程深感迷茫。她以风趣笔调忆及尴尬往事:“我从来不缺少追求者,可他们大多都是已婚男人,婚姻和爱情为什么总是分裂?”
  曾有一位“老师”对她提出:“年轻人出名要趁早。如果你和我好,我就给你上节目的机会。等你成了名,要什么有什么,绝对不让你吃亏!”而她的反应令人哭笑不得:“我完全不知所措,又委屈又害怕,脑子里出现了一只狼扑向一只羊的场景,立即拔腿想逃。腿还没动,‘哇’的一声就扯着高音嗓门儿大哭起来……这一回合让他惊得不轻,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忘的经验——这种时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定不吃亏。”
  十二年前,大部分演出都要求假唱,“千人一声”的局面,遍地开花的“潜规则”,使她颇为失望。旅德五年,她和老锣决定在“中国新艺术音乐”深深扎根,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唱响。他们在欧洲多个国家举办专场音乐会,也在世界知名的唱片公司出版专辑,找到了音乐的方向,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2010年,她因《忐忑》而一夜闻名,再度回到公众视野。放弃德国的隐居生活,回来为中国观众唱歌,从“桃花源”到“名利场”,对她而言是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要成就大我,必须放弃小我。告别昨天的简单自由,面对今天的纠结缠缚,为了明天更大的自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