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捐出1942年抗日教材
小小册子只有10页,当年却极大鼓舞师生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2014年10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八旬翁捐1942年抗日教材。
     本报济南10月3日讯(见习记者 周国芳) 省档案馆和本报联合举办的档案征集活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每天都有大量来电、来函表达捐赠档案的意向。近日,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一本出版于1942年的小学抗战教材——《建设抗日根据地》。
  这本抗战教材是莒南县粮食局离休干部赵洪俊老人寄来的。收信后,记者立刻与赵洪俊老人取得了联系。老人今年84岁,虽然有点耳背,但思维非常清晰。
  “这本书我保存了72年了。”赵洪俊老人说。记者发现,这本名为《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小册子虽然纸张有点泛黄,但保存非常完整,为了防止损坏,还特意包上了书皮。
  赵洪俊介绍,他当时在学校甲级班做级长,这本《建设抗日根据地》是他12岁在莒南县万家王庄抗日小学期间发的补充教材,由滨海专署编印,学校免费发放给学生。
  小册子共有10页,收录了17篇文章,其内容包括反扫荡、战士们归队去、打击汉奸投降派等抗日故事,也有割麦小调、自力更生曲等歌曲。翻看课本,第一篇《反扫荡》介绍了抗战进入四年时,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分析在鬼子、伪军、投降派的毒辣诡计之下,我们仍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五个有利条件。
  在泛黄的教材中,依稀可以看见用笔标注的痕迹。赵洪俊回忆,学校发放这本教材的时候,他便仔细翻看里边的内容。教材中所讲内容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使师生对日本人的行径更加痛恨。后来师生经常拿出来读,并在上边做标注,也记录读书笔记。  
  “这本书我也给我的儿子、孙子们看过,给他们讲当时的故事。”赵洪俊说,“这本书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看到抗战史料征集活动,作为一名离休老干部,我有义务为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做贡献,愿意将这本保存了72年的教材捐赠给省档案馆。”
  “他虽然耳朵不行了,但手没停下来过。”赵洪俊的外孙女宋女士说,“他平时没事的时候爱写写文章、回忆录,也给我们讲关于抗战的故事。”
“纸上硝烟”  继续征集中
  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省档案馆与齐鲁晚报长期联合征集抗战档案史料。
  如果您有相关的史料证据,可拨打本报热线96706,也可邮寄或送至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27楼齐鲁晚报时政新闻中心。您还可以联系省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处,联系电话为0531-68609131、18668968953,省档案馆的邮寄地址为济南市经十路11619号。
  我们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当年叱咤风云的抗战老兵,适时推出“民族记忆——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大型主题展览,并择机推出“致敬老兵”大型公益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