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垃圾也像市区一样处理
龙口:垃圾从村民家门口收到村里、镇上,再到市里统一处理
2014年10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福街道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车正在向压缩车内倾倒垃圾。               本报记者 马云云 摄
     今年7月份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龙口市位列全省前十。实际上,龙口市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从2011年初就已开始着手。三年来,全市已经投入上亿元,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搞好农村环境龙口舍得花钱
  9月4日上午,龙口市诸由观镇羊沟营村村头,一个地埋式垃圾箱置于此处,村里的保洁员都照福刚把从村里收来的生活垃圾倒进去。旁边还有一处建筑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开处理。
  村里对垃圾收集完以后,镇里负责集中清运,将村里垃圾清运到镇上的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最后再统一运到市里的垃圾处理厂。目前全市有16个垃圾中转站,平均每个镇街区一个。
  2011年,龙口市发现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于是这一年龙口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
  收集设施、运送车辆、聘用保洁人员,“当年就投入约8000万元。”龙口市环卫处副主任柳磊基说,硬件逐步完善后,每年的运转费用也保持在2000多万元,到2014年,已经投入上亿元。
  村民杜卫修说,他们每天把垃圾放在门口的垃圾桶里,一大早保洁员就推着小车准时来收走。
  都照福每天能收集4车垃圾,村里像他这样的保洁员还有3名。等村头的地埋箱装满了,就会有大车把箱子吊走,拉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处理。

有成套制度管理村村保洁员
  硬件有了,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期间必须要穿工作服、要携带齐保洁工具、不能在路边焚烧垃圾……这些规定,都照福都烂熟于心。
  他和村里其他3名保洁员的情况已经被挂在村里的墙上,公示栏里显示每个人的联系电话、保洁区域、工资标准,旁边还列出他们的工作标准,包括上岗时间、哪些情况要扣分等。在三年的摸索中,龙口逐步完善制度,制定了保洁情况考核扣罚标准、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标准等一系列规范。
  环卫工作做得咋样,还有专门的管理员“暗访”。这些管理员配有照相机,发现有卫生死角要拍照上报,督促当地及时解决。在徐福街道环卫所,记者就看到管理员拍下的不少“反面”照片。
成功经验来自 失败中的摸索
  实际上,早在2010年,龙口就曾经着手对农村环卫问题整治,但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摸索中碰了壁。“当时主要是各个乡镇自己做,并不是全市统一。”柳磊基说,那时主要注重收集,并没有注重处理,各村有自己的垃圾池,可垃圾不及时处理,一样污染环境。
  到2011年,根据发现的问题,龙口才出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实施方案,全市统一推进此事。
  9月4日上午10点半左右,徐福街道生活垃圾中转站,陆续有拉着地埋式垃圾箱的大车驶入,依次把垃圾倒进压缩箱内。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有十余个地埋箱被运送到这里压缩,压缩时产生的污水流入地下污水池,由全市统一对污水进行处理。
  但当年推进时,也费了一番工夫。当时为了方便村民,地埋箱的选址在村子里,但一些村民对此不满意,希望离自家远一点,最后定址时就吸取了村民的意见。
  后来,一些村发现地埋箱比较便利,尽管没有补贴,也自己又建设了一部分。现在,地埋箱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713个增加到了895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