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学区房戳中教育公平的软肋
2014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庆锋

  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11月9日新华网)
  在名目繁多的市民待遇之中,最体现“房籍”价值的,也许就是学区房。所以,135万元买下4.4平米的学区房,在国人的思维下并不费解。原因很简单,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国人重金买下的不是那区区4.4平米,而是附着于此的政策福利,所以看似“疯狂”的背后不是不理性,而是综合效益计算后的“冷静”。
  无须讳言,学区房的“疯狂”已经直接戳中了教育公平的软肋。教育政策局限于“房籍”之上,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住房的基本使用取向,而成为一种基于“房籍”制度之上的社会不公平。除此之外,由教育领域所延伸出的官员腐败、权力干涉问题也在扰乱着基本的教育公平秩序,显然已经超出了教育领域而成为更大的社会不公。
  所以,要解决学区房的“疯狂”,还需要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担当:从教育的公平投入着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扁平化和资源公平共享;从教育政策的公平设计切入,制定和实施更为合理的就学制度;从教育制度的公平实施和维护着手,防止权力腐败和非法干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