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新路子
进讲堂推广乡村儒学
2014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夫子洞乡村儒学讲堂挤满了村民。
     早在8年前,一批学者就走出书斋,来到孔子诞生地创办尼山圣源书院,而后又走进乡村,义务讲授儒学,在探索弘扬传统文化上趟出新路子。
  一年多来,乡村儒学呈现“燎原之势”,在济宁、聊城、潍坊等地不断涌现,这背后既有文化学者的实践,又有行政的不断助力。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钢 刘帅   
实习生 邵鲁文          
  
  听乡村儒学讲堂已成习惯
  “圣人训,首孝悌,也就是孝为先,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孝动天地的事,像薛城的田世国捐肾救母,被评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1月8日上午,夫子洞乡村儒学讲堂里,来自泗水县老年大学的义工李杜勇正在讲授着《弟子规》。
  小小的讲堂内,挤满了村里的老幼妇孺。
  为不影响讲堂秩序,张宜燕抱着啼哭的孩子先从讲堂里出来了。这个隶属于曲阜市的尼山村距离泗水县的尼山圣源书院不足千米。“虽然不远,但有些年纪大的,还有孩子,想去书院还是麻烦。”张宜燕说,在圣源书院听了十几次后,现在自己村里也开起来了,听两周一次的乡村儒学讲堂已成了不少乡亲们的习惯。
  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陈洪夫说,谈起“乡村儒学”的发起,还要回到8年前。
  早在2006年,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王殿卿来到尼山,提出要重新建立“尼山书院”的想法,之后,牟钟鉴、丁冠之等学者一拍即合,在各方支持下,尼山圣源书院于2008年正式成立。
  “书院虽然就位于尼山脚下,离孔子诞生的夫子洞只有八百米远,但我们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真是吓一跳。”2012年底,中国社科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赵法生在书院周边走访发现,住在夫子洞旁的乡亲们口里挂着的仍然是“孔老二”,许多老人提及孔子还心有余悸。
  赵法生说,不仅仅是书院周围,许多农村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孝道、家庭伦理出现了问题,传统文化急需“灵根再植”。
  去年初,经过一番筹备,赵法生与陈洪夫、金英涛等商量,决定先从讲授孝道开始,并由此拉开了乡村儒学讲堂的帷幕。
  一年多乡村儒学,古道热肠再现
  2013年1月16日,乡村儒学讲堂第一讲在尼山圣源书院二楼会议室开讲。
  “虽然决定开设乡村儒学讲堂,但能不能吸引村民,一开始心里并不是特别有底。”但让陈洪夫没想到的是,那天老头、老太太、抱孩子的妇女、连身体不好的村民都来了,挤满了会议室。半个月后,第二次乡村儒学讲堂来的人更多,周边夫子洞村、周庄的人都来了不少。
  让赵法生等人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开展乡村儒学,村民不仅家庭和谐了,助人为乐也逐渐成为当地的新风尚。他就记述了这样一个例子。
  2014年1月3日上午,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向村民冯宝清打听小河集怎么走,原来这位教授是来圣源书院开会的,他想看看中国的乡村集市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乡下交通不便,冯宝清主动用三轮车将他送到5公里外的集市,并且按照约好的时间又将他接了回来。
  教授拿钱酬谢,冯宝清坚决不受,只说自己是乡村儒学的热心听众。教授十分感激,事后逢人便说孔子老家的人好。
  除了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向村民讲授儒学知识等传统文化,陈洪夫介绍,他们还通过举行孝心媳妇评比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教育。
  泗水县圣水峪镇官庄村的乡村儒学讲堂已经开展了19次,村民汤金友说,“现在我们村打架的没了,骂人的没了,年轻人也都更加孝顺了。村里有个百岁老人,以前几个孩子不是很孝顺,现在孙媳妇们争着孝敬老人。”  
  走出泗水,乡村儒学势成燎原
  “乡村儒学讲堂越来越受欢迎,我们也在逐步增加讲堂的数量。”陈洪夫介绍,泗水的乡村儒学讲堂已经由最初的尼山圣源书院一个增至七个。
  现在,“乡村儒学讲堂”还走出泗水,走向全省各地。2014年2月13日,泰安肥城市仪阳镇“乡村儒学讲堂”在仪阳村首次开讲。
  据悉,该“乡村儒学讲堂”由仪阳镇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圣源书院联合发起,主要是向村民宣传传统文化,目前已招募并培训了7名志愿讲师,将在全镇49个村逐步展开讲座活动。
  5月25日,在潍坊青州市东坝村小学的大礼堂,赵法生给几百名小学生及其家长上了一堂有关孝文化的儒学课,标志着“乡村儒学讲堂”正式落户青州。青州市还专门成立了“孝礼儒学讲堂”,每月两次,邀请学者为村民免费讲课。
  “我们希望扎扎实实地推广乡村儒学讲堂模式。”在陈洪夫看来,他们推行的“乡村儒学”最大特点就是民办公助性质,“我们会逐步增加学堂的数量”。
  而就在与泗水县紧邻的曲阜市,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姓儒学”工程也正在推广。
  截至目前,曲阜市已在全市成立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建成516个“廉洁道德讲堂”,建立起4800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编写并免费发送10万多册《倡孝道·学国学——市民教育读本》等教材。近日,曲阜市计划在全市400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
  为给乡村儒学提供更好的载体,我省计划将尼山书院与乡村儒学讲堂同步推进。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公开描绘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省乡镇和村级“乡村儒学讲堂”将同时实现基本覆盖;到2020年,随着全省“尼山书院”联盟的建立和规范运转,“乡村儒学讲堂”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乡村儒学”仍面临不少现实瓶颈
  “要扩大讲堂的数量,就要有足够的授课人员。”陈洪夫说,一般来做讲座的专家大都是志愿从外地赶来,“专家万一有其他事情,可能就没法延续,所以关键还是要依靠本地的知识分子。”
  “我们多方寻找,发现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中有不少知识水平不错,经过一定培训可以担任讲课嘉宾。”陈洪夫说,就这样经过多轮培训,一个由老年大学学员为主组成的“乡村儒学老年志愿宣讲团”正式成立,每两周自费赶到各“乡村儒学讲堂”进行授课。
  而对于计划在全市400多个村全面推开“百姓儒学”的曲阜来说,解决师资力量则更加紧迫。
  此外,授课专家虽然儒学水平高,但有时候难免会出现理论性偏强、不贴近农民生活的问题。“一开始,我们也很担心,听众能认真听吗?”已经讲过多次课的义工孙文民说,“讲堂里的听众不是整齐划一的,既有老人又有孩子,知识水平各不相同,要吸引住他们并不容易。”
  在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看来,固定的讲师队伍和能让百姓接受的方式手段,是建立儒学推广长效机制的关键。而在整个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点带面”,“通过示范点的实践做出一种适合推广的模式,继而带动区域文化的整体提升,直至真正深入社会。”
  面对当下的“儒学推广模式”,社会上也出现了部分质疑之声,认为这种儒学推广还不够理性,担心走偏,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接受采访时就提醒,“必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现代农村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的道路,而非简单地借助行政手段。”
  当然,乡村儒学建设不是要回到古代,而是要让孔子穿越时空走进现代。正如赵法生所说,优秀儒家文化与民主法治的有机结合,将不仅是孔子的重光,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凤凰涅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