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市进入“战国时代”
欧佩克与美国争夺油价主导权,地缘政治因素纠缠其中
2014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7日决定不减产后,国际油价28日出现大幅下跌。分析师预测,国际油价还要下跌5到10美元才能企稳。
  谁会在新一轮石油定价权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生存空间呢?市场如战场,谁能主导价格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从而赢得国际博弈优势。
  美国意欲挑战
欧佩克主导地位

  从历史上看,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天平上,供应方始终占据主动。当前国际油市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欧佩克。这个成立迄今54年的石油生产者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价格托拉斯角色。尽管目前有12个成员国的欧佩克产量只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该联盟因为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成为国际油市中的“高音喇叭”,对价格的影响力相当可观。欧佩克27日决定不减产引发次日国际油价大跌,就是欧佩克对油价影响力的明证。
  国际油市中还有不少单打独斗的供应方,如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英国,印尼,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当然还有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的美国。此外,跨国公司在油价定价权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视,历史上,特别是欧佩克成立前,跨国石油巨头对油价的直接操纵力是惊人的。鉴于美国近年来页岩油革命成功,一些人坚信,美国突然增加的供应将彻底改变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美国有可能重夺油市定价主导权。市场预计,美国明年石油日供应量有望从800万至900万桶升至1100万桶。
油价大幅震荡
关联地缘关系紧张

  再从需求角度看,世界经济的景气与否直接影响着石油消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崎岖不平,整体下行风险较大。经合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欧元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大包袱”,日本经济在通缩泥潭里难以自拔,中国虽然仍能维持较高增速,但增速放缓已是各方共识。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未来对能源的依赖度将逐步降低。国际能源署本月上旬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预计,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从过去20年里每年2%,下降到2025年之后每年1%。
  此外,很多非市场因素也能影响油价走势。历史上看,每当油价大幅震荡之时,往往是地缘政治关系紧张之际。如上世纪的两伊战争、90年代的伊拉克战争等都对油价产生巨大冲击。眼下,最受关注的地缘政治热点是因乌克兰危机引起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愈演愈烈,使“新冷战”一词成为国际舆论的讨论热点。
油价博弈已呈现
“多极化”特征

  如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各种可能影响价格的因素泥沙俱下,关于油价的阴谋论甚嚣尘上,并集中反映在两大猜想上:一是美国利用油价打击俄罗斯,二是沙特利用低油价打击美国页岩油。有观察者认为,关于油价的博弈已越来越呈现“多极化”特征,无论美国,还是沙特,都没有能力在国际油市当中仅凭一己之力翻云覆雨。
  欧佩克的不减产决定一经发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出面喊话,称这对俄罗斯有利,并宣称到201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会恢复稳定。这表面上看似不合理的表态,其潜台词却颇值得玩味。
  国际油市定价权争夺进入了战国时代,石油供需天平上的各玩家正在震荡中重新洗牌,谁是最大赢家尚难断定。短期看,产油国利润受损毫无疑问,而消费国趁低油价抓紧储备则是大好时机。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