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2014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魏新丽

  前几天和同事聊起这期《文化人》写汉服,她问,汉服是什么时代的?汉代?唐代?我说,据说是现代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汉服与古装几乎可以画等号,长衫长裙、宽袍大袖,不就是古人的衣服嘛。
  不过汉服“同袍”们可不爱听这话,他们急于跟古装撇清关系,“嘿,我们这是复兴,不是仿古。”
  复兴,不只是衣服而已,他们有着更大的企图:“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打着这样的旗号,汉服复兴运动有了一个发力点,即使它发端于一个工人穿着自制的衣服,在街上转了一圈。
  2003年11月22日,河南的电力工人王乐天穿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成的汉服“招摇过市”。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偶然看到了照片,刊发了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引发一场持久的讨论。
  汉服文化潮流兴起于市井,发起之际离庙堂很远很远,最初只是一种小众的网络亚文化,主流学者支持的少,反对的多,年轻的网友在百度贴吧和论坛里呼朋引伴,一点点壮大。
  周杰伦最近跑到了西塘,给自己新专辑里的汉服歌曲拍起了音乐录影带。他的伙伴方文山在写词之外,创办了一个文化公司,专心搞起汉服的推广。方文山还在西塘召集了一大帮汉服“同袍”,热热闹闹地办了一次汉服文化周。
  为什么要复兴汉服?汉服的出路在哪里?
  服饰是文化的表征,服饰的复兴,也成为文化复兴的信号。汉服,首先指向古代传统的礼仪制度,礼仪制度之上,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服的流行表明,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洋装在身,心向中华”,他们更希望身心一致,寻求一种民族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虽然在某些学者的批评中,致力复兴汉服的人偏激、狭隘、因循守旧,但是现在看来,汉服运动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是否完全恢复汉家衣衫,而在于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借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些年,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吹了又吹,国学热一直升温,于是本来是年轻人玩票性质的、被称为“小孩子过家家”的汉服,渐渐进入主流视野。在毕业典礼上,官员们穿着汉服正襟危坐;而各种国学班、读经班里,学生们穿着汉服读经的场景,也不再是稀奇事。
  与政府和精英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复兴运动不同,汉服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平凡之路,由草根发起,在民间壮大。与十年前的寥落相比,如今的汉服登堂入室,蔚为大观。或许在我们可以遇见的一天,穿着汉服在街上溜达,没有一个人会扭过头多看你一眼。
  就像朴树唱的,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