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问世
2015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吉祥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近日在“201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首发。这套书由《求是》杂志副总编辑朱铁志担任主编,汇集当代34位著名杂文家的自选作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杂文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曾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著名作家茅盾就曾说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就是杂文的兴起。
  令人遗憾的是,杂文在近年来正在逐渐式微。在丛书发布会上,多位杂文家均提到了去年年底《杂文报》停刊一事。这份于1983年由时任河北省委书记高扬主持创办的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针砭时弊、文学性强,吸引了众多杂文爱好者。在其2014年12月5日的停刊启事发布后,舆论一片惋惜之声。有评论说,这份具有31年出版历史的老牌杂文报纸的停刊,说明“杂文真的没了生存空间”,也有分析将其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然而,著名杂文家鄢烈山却在此前的一次杂文论坛上,提出了关于杂文走向的另一种看法。鄢烈山说,新媒体的发展并不会冲击杂文,相反,杂文创作会受到更多鼓励。因为杂文的发表平台更多了,表达相对自由,传播面更广,杂文题材也会更加广泛,内容更丰富,风格更多样,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杂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部大系的出版,应该说明我们的杂文创作环境比过去宽松得多。”著名杂文家、北京杂文学会会长段柄仁在丛书发布会上指出,尽管杂文创作环境趋好,但在一些人眼里,杂文仍然不被待见,杂文被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先生一直坚持杂文创作,在他看来,杂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而营造杂文创作的良好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杂文作用的认同。“几十年前就流传一句话,叫‘好话坏话都要听’,但是后来一段特殊的政治时期,说好话容易,说坏话难,很多人把批评的话当作坏话,把赞扬的话当成好话。”陈四益说,包括大跃进和“文革”中的很多问题正是和这种错误的认识有关。让陈四益对杂文的前景感到期待的是,现在各级领导都在说欢迎批评,希望批评,诚恳接受监督,“杂文的春天”的说法重新被很多杂文家提起。
  著名杂文家、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李下说,《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除了有文学史的价值,同样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脉络。“姓资姓社的争论,包产到户让不让搞,看过这套书就知道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了哪些道路,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李下说,在时代弄潮儿方面,杂文作者做了很多贡献。这也与朱铁志的看法一致。朱铁志说,在“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时期,一大批杂文家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承接了鲁迅先生开启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杂文传统,发挥了启发民智,激励民众,推动社会变革的特殊作用,而《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也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杂文作品作为“主角”。朱铁志说,丛书力图以独到的视角、理性的思考直面问题,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据丛书出版方金城出版社介绍,此次首发的前四卷分别为《杂侃杂拾:何满子杂文精选》《华表的沧桑:牧惠杂文精选》《乐腔:陆春祥杂文自选集》《论“赔本赚吆喝”:章明杂文自选集》,后续三十卷将陆续出版,今年年内与读者见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