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论衡》
王佳宁 著
重庆出版社
2015年2月出版
□王东京
看得出来,佳宁写《大国论衡》,其用意是要描述中国怎样从落后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化国家的轨迹,揭示快速行进的中国列车在与西方国家的密切互动中所开创的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显然,这条道路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说,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将以一种当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继续,而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沉淀将为其提供牢固的基石。英国著名史学家弗格森在被中国发展图景震惊时感慨道,西方主宰了500年的这段历史,正接近尾声。看中国城市迈入世界城市的一次次历史跨越,人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弗格森的这一预判。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曾对其他国家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李大钊说:“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而不爱。”国家与国民,就是这样深度交织、相互作用。而无论是从百年来中国人的心态变迁,还是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看,国家在国民心里的地位是何等之重。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应当说,正是佳宁对国家有着深深的爱,所以读《大国论衡》可以清晰感受到,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作者上下求索的勇气与担当。
《大国论衡》评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5年。大家知道,这65年分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上有着重大区别,但佳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两个时期关于道路、理论、制度探索的分析十分客观中肯。
当然,《大国论衡》并非只是对新中国历史的盘点,而是要通过总结历史,前瞻中国道路在艰难曲折探索中的未来走向;或是说中国如何进一步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用独特的制度文明、独有的价值追求、独到的文化范式,给予这个泱泱大国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